心理学空间
繁体 心理咨询 > 人本存在 >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

论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治疗原则

张惠玲 2017-2-02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1
心理学空间%YFnb.F@ZNJ

宾斯万格存在分析治疗原则
张惠玲(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南京210009)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1

$Z1d*P,oA%K)S t0

O(^` k1yr;fF0摘 要: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治疗已经成为当代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分析治疗的基本假设就是:人是自由的,同时要为自由选择承担责任。治疗的目的旨在探讨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而非发现普遍的心理法则。作为治疗师,宾斯万格在临床实践中一直遵循着五条原则:在世原则、关爱原则、意义原则、体验原则和践行原则。

w7`*S$f}KdAN0心理学空间 Oc\#xH_~$XTm

关键词:宾斯万格;存在分析;治疗原则

@]`Qjg0

#baz~Em$d0Y0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识码:A  

ibJ/p C7S0

,mG1Jl4Y9l%r ~1`+n0文章编号: 1009 7902 (2010) 01 0068 04

g'W3oGVW7j&HX0心理学空间G%B7T.p\e8b;S6B

作为欧洲存在分析先驱的路德维希·宾斯万格,一生致力于神经症精神病的临床实践,致力于存在分析学的创立,丰富和发展了当代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分析治疗是把人的现实存在作为最真实、最有意义、最合理的东西来接受,认为这种现实存在是人认识自己及其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其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根本所在。存在分析治疗的基本假设就是人在本质上是独立的个体、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人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治疗的目的旨在探讨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而非发现普遍的心理法则。在临床实践中,为了达成较好的治疗效果,宾斯万格曾提出了类似于治疗原则的指导方针, [ 1 ]228-229具体包括: 1. 存在分析理解病人的生活史,不是属于某一种理论,而是对在世之在的一种补充; 2. 存在分析让病人去体验他是怎么迷失方向的,并试图让他醒悟,帮他重构共同世界; 3. 存在分析把病人既不仅当作一个客体,也不仅当作一个病人,而是一个“伙伴”,治疗意味着“交流”而不仅仅是接触; 4. 存在分析理解梦不是通过解释,而是通过作为在世之在去直接理解; 5. 存在分析使用另外的精神治疗的方法作为对病人开放的途径,进而理解人的存在。宽泛地说,这五个方面就属于治疗的原则。宾斯万格在拜里佛疗养院长达45年的临床实践中,遵循着包含职业道德因素在内的一些治疗规则,比如,他关爱病人,建立治疗师家庭与病人的密切关系;强调工作治疗,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主张平等对待病人,推行对话交流治疗措施;反对简单解释,注重病人生活史的结构分析;面对生活,寻求生存意义,等等。具体来说,从以下五条原则中,我们能清晰地窥见宾斯万格存在分析治疗的一些基本特色。

*xlD!aV X#@D DK;Q0

XEERE;rw0一、在世原则心理学空间1V@@gZY

心理学空间n#?o7Wu:^3Vt

宾斯万格非常重视人的“在世之在”( being-in-the-world) 。他对“在世之在”的理解,最重要的含义就是真实地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宾斯万格认为,人的存在是指人的整体,包括主观和客观,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人必须主要研究他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与他的世界相分离的有机体和人格。[ 1 ]221可以说,人的存在离不开世界,世界离开了人也不存在。在世之在是人的基本、直接和必然的存在条件。在世之在克服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分裂,因而恢复了人与世界的统一性。由此可见,存在分析治疗的“在世”原则就是指,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治疗方法都要按照“在世之在”的结构、从整体的人的维度来理解病人,从而为治疗师真正引导病人走出单一、狭窄的世界设计(world2design)提供前提条件。宾斯万格认为,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存在感觉模糊,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自己的行为逐渐失去控制,甚至丧失自我。因此,治疗过程中,增强病人的自我意识以及关注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病人拓展自己的世界设计,真正摆脱单一、狭窄的世界设计的束缚。宾斯万格坚持这种在世原则,主要体现在他对病人所进行的经验式的案例研究中。比如,他反对对病人病因作简单解释,更不希望从生物学和机械论的角度来解释病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病人的“在世之在”,他认为治疗师有必要去拓宽病人的背景结构,目的是使被选定的现象清楚地显示出来。[ 2 ]24这里所指的“被选定的现象”就是指对病人的在世之在有重要意义的背景资料。宾斯万格把疗养院里的病人的自发言谈和书信都拿来作为背景资料。他的案例研究主要是评估病人以及他们在医院环境下的日常行为,也就是要研究病人与世界、与他人打交道的“在世”情况,进而分析病人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症结。心理学空间 \E4~+?6f `:h

m1A l'vBvQ0宾斯万格利用病人生活史来研究病人的在世之在,主要是为了揭示病人生存的先验结构,是在健康人与病人之间所进行的精神病理学的探索。[ 3 ]110实际上,存在分析的心理治疗并不“解释”病人的生活史,而是把病人的生活史“理解”为对其在世之在的整体结构的矫正。所以,对病人生活史的研究只是在世之在的一种补充。[ 1 ]228通过研究病人的生活史,治疗师就能走进病人的世界,并进而唤醒病人的自我意识,为改变病人单一、狭窄的世界设计提供前提条件。宾斯万格认为,心理疾病就是人的存在结构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他的在世之在发生了变异。[ 3 ]111所以,宾斯万格十分关注个体的生存,关注他们的在世之在的存在样态,这就超越了身心二分的困境,也超越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狭窄原则,这也为他把病人作为一个完整人来理解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事实上,宾斯万格在对话交流、工作治疗等其他临床实践中都始终贯彻着“在世”的原则来理解和分析病人,他试图用“在世之在”勾勒出个体的存在的轮廓。心理学空间^a*f9^XjY#`E Ws

心理学空间t\+uU?]|1F2J

二、关爱原则

d Zb6`i|%P\ G+A0

D z E6K0u K's8[8] |I/a0所谓关爱原则,主要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尊重病人的认识、情感和人格,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伙伴,而不是“有病的人”,要创造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让病人感受爱的滋润,从而走进共同世界。这种关爱原则,既是治疗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关爱原则在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治疗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重视为病人创造温馨、和谐的治疗环境,重视建立治疗师和病人之间的平等、和谐的治疗关系。

zqey1p)f1~0

-nl ~t+El?0在拜里佛疗养院,宾斯万格曾有意识地塑造宽敞的“家”的形象,目的是向那些病人提供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为了营造“像家庭一样”的治疗氛围,宾斯万格要求疗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经常与病人呆在一起,观察他们,与他们交流,建立治疗师与病人的密切关系。他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进病人的自我世界,从而便于引导病人走出狭窄和单调的自闭世界,融入共同世界。治疗结果也确实令人兴奋,许多病人由此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按照宾斯万格的观点,这些病人又找回了自我,拓宽了自己的世界设计,获得了多样的存在样态,他们的存在又变成了在世之在了。心理学空间'e4BHS*M MF"x3]

心理学空间g/x-`yU A

宾斯万格关注的是活生生的人本身,而不是人的疾病。所以,他尤为重视人的在世之在的丰富可能性。也正是这样,宾斯万格在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要与病人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治疗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传统治疗中病人“被动”的地位问题,凸现病人对自我理解的拓展,摆脱“萎缩”的自我概念,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 他主张治疗师把病人看作自己的“伙伴”,而不是“有病的人”。这种观点无疑是为了强调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平等、和谐的治疗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宾斯万格也确实要求拜里佛疗养院的治疗师这样去做。比如,除危重病人外,他要求治疗师与病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要与病人进行对话交流,引导病人能改善自己的自我概念,主动配合治疗实践。在宾斯万格看来,一旦建立这种治疗关系,治疗师就会设法进入病人的世界,从病人的角度而不是从治疗者的角度去体验病人的存在方式。尽管治疗者不可能像知觉自己那样知觉患者的经验世界,但是这种态度却是治疗者所不可缺少的。病人也只有在这样的治疗关系中,才能直面现实,回归生活,走向他的未来。心理学空间%zgO] TR/Z

] _Lw V(K%r6BS0三、意义原则心理学空间Q a4f#K_

c%wQC&L}0所谓意义原则,就是指在存在分析的治疗实践中,治疗师把阻碍病人在场的行为方式和内在障碍分析出来,帮助病人分析他的世界设计,引导病人觉知他的生存状态,激发病人体验他的生活经历,最终让病人自己走出狭小的个人空间,发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心理学空间EQB yV^,s

(^Hk|Q6`!PVx#i0在宾斯万格看来,“意义是事物向我们显现和发现本身的方法,是对世界的任何态度的必要条件。”[ 4 ]121显然,意义是主观的价值判断。这说明不同的事物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在治疗中能否为病人寻求到生存的意义呢? 在世之在就为人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从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供了可能性。一旦人意识到自己的“被抛境况”和“向死之在”的特点时,人便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不再受制于有限的世界设计,自我概念得到拓展,也就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可见,在宾斯万格看来,意义总是与人的终极关怀( ultimate concern) 有关。他也确实借用海德格尔的“牵挂”( care)或“关心”( concern)的概念来探讨病人个人世界的意义。[ 5 ]155在宾斯万格看来,在人的内心所感觉到的存在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周围世界中的意义,指在自然环境中所感觉到的意义,如舒适、力量等; 2. 共同世界中的意义,指与别人互动时所感觉到的意义,如尊重、成功等; 3. 自我世界中的意义,指自我内心中对自己所感觉到的意义,如自由、本真等。[ 5 ]156如果一个人在这三个方面都感觉有意义,那么他的心理应该是健康的;反之,一个人在这三个方面所拥有的意义不同,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有不同层次。心理学空间7LIBq Hm.?A K`+B

3]7Y$s `B,OM0宾斯万格通过研究发现,躁狂症病人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个人世界,虽然这个世界中也包括了别人和真实的对象,但他们主要生活在个人主观的世界中,他们的行动和事件对于他们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宾斯万格还解释了他的躁狂症病人的散漫的、无联系的言语和书信,认为那既不是一个精神病学上异常的简单符号,也不是一种思想混乱。病人隐喻的使用表明了他如何构建和栖息于一个具有明显结构的世界,这世界是他存在的标志。[ 2 ]25躁狂症病人的世界与正常人的世界从表面上看都可以按正常经验的归类来理解,没有什么不同。正常人对他“构建”的世界只是短暂地进行体验,但躁狂症病人却不能随意地进入或离开他所“构建”的那个世界。所以,宾斯万格极力主张治疗师要走进病人的个人世界,真正理解病人的生存状态,而不是理解“病人”。因为生病的是他的“生活”而不是他这个“人”。关键的是,治疗师要帮助病人发现生存的意义。心理学空间jJRb#K&o)y

%q5Q%wMnZ0尽管治疗师帮助病人发现个人生存的意义具有许多途径,但发现意义总是属于并不寻常的个人经历,所以治疗师只能在病人不能把握或迷茫时给他们以点拨,而不能越俎代庖。关于这一点,是所有存在主义治疗学家普遍关注的,宾斯万格也不例外。可以说,宾斯万格在强调治疗师帮助病人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方面的观点是极有见地的。心理学空间'u ry%z?aLo~*R

XVMGlh'Y0四、体验原则心理学空间'a;am6HhT3C

Bg4I@s0所谓体验原则,就是指治疗师在促进病人成长的过程中,引导病人自我意识的自觉,使病人在面对各种旨在促进成长的可能性时能作出分析、判断和选择,并想象未来的图景,从而真正进行人的存在体验。显然,这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存在分析治疗以过程作为治疗基础,不是仅仅显示病人在何地、何时以及什么程度上不能认识其人性的完满,而是试图使他尽可能从根本上体验这个过程。[ 6 ]20治疗的目的就是使病人重新体验他的存在是真实的,使他更充实地体会到他自己的存在。

!g1yhJYk0

Ik*g3D'^#tm0宾斯万格认为,人的存在方式包括周围世界、共同世界和自我世界。宾斯万格更为看重共同世界,共同世界是人生存的极为重要的情境。人的体验总是融入社会和文化的环境,而那又决定着人的行动、感情和思想,等等。在治疗过程中,自我世界是人产生体验的“寓所”,是基础。自我世界是指人的内部世界,是人产生内心体验或人格体验的私人世界。人都希望有一种认同感和自主感,而这种认同感和自主感是在体验过程中慢慢积淀下来而形成的。但许多病人的内部世界是空无的、被剥夺的,因而也就没有自我认同感和自主感。所以,在治疗中,构建病人丰富的内部世界,形成多样的世界设计,这是治疗的关键和难点。心理学空间#`#~)_%_g ?

m7y~b6Ff*^+E!Dd~0宾斯万格强调自我及病人与自我的关系形式,关注病人的“此时此地”( here2now)的情境。这表明宾斯万格十分重视病人的体验过程。他认为,这种体验过程有利于帮助病人恢复自己的存在意识,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治疗师不仅仅要告诉病人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病人自己去体验该怎么做,让病人确立自己的目的,设计自己的规划。其实,病人在体验过程中,就在丰富着自己的现实,拓展着自己的世界设计,重新进行自我理解,直至改善自我概念。这样,病人在体验中也在体会着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体验过程对缓解病人的内心焦虑、促进病人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验的内容可分为真实和不真实两部分,但它们都是主观的,不是客观存在。但这些存在于主观意识中的事物可以对人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对治疗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哪些体验可以促使病人摆脱那绝对化了的、受限制的世界设计的束缚,而不是去验证哪些体验是否真实。应该说,体验原则是让病人去体验他在生活中是怎么迷失方向的。在此基础上,治疗师试图让病人能在“迷茫”中醒悟,并帮助病人重新建构共同世界。可见,体验原则在存在分析治疗中的地位如同意义原则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

XjZqn.[4__:h4E T K0心理学空间 |@k mKpq

五、践行原则

;q3M i[2P0

8~&?+Lp;d{ w%G0所谓践行原则是指治疗师根据治疗目标的要求,在与病人建立平等、和谐的治疗关系的前提下,引导病人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逐步拓展自己的世界设计、主动面对人生和生活。宾斯万格认为,存在分析的治疗目标就是阐明、反省和理解生活。所以,引导病人面对生活是治疗的起点,也是治疗的归宿。治疗过程中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病人单一的、狭窄的世界设计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自我意识的觉知问题,因为有限的世界设计和模糊的自我意识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mk6WZ Yq&cMR0

h&p)e8y7|X.`'h"L0通过践行活动,病人在治疗中会获得新的视界、新的体验,进而会有新的自我世界。这种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概念的拓展,为病人摆脱绝对化了的观念的束缚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为病人提供了多种在世之在的存在样态。这也意味着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帮助病人与生活达成协议( coming toterms with life ) , 其实, 也就是与他自己达成协议。[ 5 ]185这种协议的达成,显示了病人能直面人生、正视生活,而不是一直畏缩在自己觉得安全和安静的世界中。与生活达成协议表面上看是向生活“妥协”了,实际上,这是病人回归本真生活的开始。因为他不再逃避自由,不再逃避选择,也不再逃避责任。这时,生活对病人来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持续的挑战,面对生活就是面对挑战。病人一旦拥有了这种人生态度,就不会退缩,这也反映了病人的生活观发生了变化。严格地说,这时的他已不是“病人”了。所以,宾斯万格认为,存在分析治疗就应该帮助病人建立一种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观,而不是局限于诊断病因。心理学空间-\&c"Fp;J xc$m1g%b

8BrT!UwDm'Ud;`0在临床实践中,宾斯万格紧密联系病人的生活实际,引导病人体验生活、反思生活、理解生活。宾斯万格在拜里佛疗养院对病人的管理非常严格,他强调由病人和治疗师共同制定的治疗方案必须认真执行。他在使用诸如工作治疗、重新培育、身体治疗等方法时,也十分强调治疗师要帮助病人精心训练。比如,宾斯万格通过让病人参加园艺劳动、手工编织、木工制作和参加田间劳作等方式来达到他的治疗效果。他让病人在劳动中体验艰辛和快乐,让病人在交往中学会沟通和尊重。事实上,拜里佛疗养院对那些家庭富裕的病人所实施的治疗,效果是良好的。看来,劳作、付出、艰辛甚至磨难也是人的一种精神财富,关键在于人自己怎么看它。这就是存在主义治疗学家们比较关注的主题之一。所以,宾斯万格认为,疗养院就是一组课程,一个进行教育或训练的机构,这就能有效地控制和指导病人的活动,直至达到积极的结果。

r6K)f ?w Za,\0Ba,k4G0心理学空间*Y T?n?+d\ f2tV

尽管宾斯万格强调治疗中的践行原则,但他与其他存在主义治疗学家一样,并不注重改造病人,而是重视帮助病人认识和反省生活,进而理解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更强调病人的主观意志而非客观影响。显然,践行活动本身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基本要求,但完全忽视客观影响因素的存在分析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心理学空间fL/Q%NSu5S`

Vq&H7SM5Q{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O1U3A#{_e

心理学空间k3b5Gs6CFpt

[ 1 ]H. Sp iegelberg, Phenomenology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2try: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Press, 1972年。

6w@:T8J"Y} LNQ;n0

/d9q#L*^nP'y8l0[ 2 ] S. Lanzoni, The Enigma of Subjectivity: Ludwig BinswangerpsExistentialAnthropology ofMania, History of the Human Sci2ences, 2005年第2期。

? QVms7Ho0gIr'Bx0心理学空间%OLxj5cYW-bT#M

[ 3 ]J. Needleman, Being2in2the2World: Selected Papers ofLudwing Binswanger, Basic Books, 1963年。心理学空间:\#AZ&]h?*m"iA$g

心理学空间0zCWC"{tFnr

[ 4 ]阿·米·鲁特凯维奇[苏]著,吴谷鹰译,《从弗洛伊德到海德格尔———存在精神分析评述》, 东方出版社,1989年。心理学空间q;h9jo1u4`&fR3i

心理学空间;v3\&D_0my

[ 5 ] E. van. Deurzen2Smith, Existential Counselling in Prac2tice, SAGE Publications, 1988年。

d8C&mniLT+[1Z0|0

6GO7LTN.cv(^Y/re6e0[ 6 ]H. M. Ruiten Beek, Psychoanalysis and Existential Philos2ophy, Dutton, 1962年。心理学空间O(bC@ a8ZCy

?5~o4b f'B)z0作者简介:张惠玲(1965— ) ,女,安徽安庆人,江苏人民出版社副编审,硕士。心理学空间j!Bc9}5r*[A+b6a


新一篇:论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人性假设
旧一篇: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


标签: 宾斯万格 存在分析 治疗原则

延伸阅读
  • 宾斯万格存在分析的心理病理观
  • 论宾斯万格存在分析学的理论特征
  • 寻求本真——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
  • 从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一析罗洛.梅的人格图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