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钢子老师

和父母谈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下篇(讲座课件分享)

钢子老师2016-11-28 11:38
查看:1102次

、理解孩子对于游戏的需要

    孩子在游戏中“发泄了恨意和攻击性”,就像是攻击性是个可以去掉的坏东西一样。同等重要的还有,孩子更重视在熟悉的环境里表达这种恨意和攻击性,而环境又不会以恨意和暴力来报复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可以容忍他用可以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攻击性感受。游戏也让我们看到并承认攻击性的存在,他就在孩子的天性里,假如攻击性的存在被隐藏和否认的话,孩子感受到的就是不诚实。

    对于游戏的理解,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个正确的释放愤怒的地方,这样来说,对于整个社会是一个贡献,因为暴力并不会因为我们压制和否认而消失。玩游戏不仅仅是为了开心,也是在掌控焦虑,或掌控想法和冲动,因为有些想法和冲动不加控制的话,它们就会引发焦虑。焦虑一直是儿童游戏中的元素,甚至还是主要元素。过度焦虑的威胁会导致孩子强迫性玩游戏,或者玩重复的游戏,或很夸张的沉溺于游戏带来的乐趣中。如果焦虑太过巨大了,孩子玩游戏的能力也会崩溃,游戏就纯粹变成了感官满足过度开发。孩子是在游戏中收获体验的,游戏是孩子的大部分生活,它证明了创造性的存在,那代表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在多人游戏当中,通过角色分配,孩子们就能够交朋友或者树敌,而离开游戏,他们很难交得到朋友。游戏提供了一种组织形式,让情感关系的已启动,这就让孩子的社会接触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和身体功能连接起来。

七、性成熟是一个过程

    通过成人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发现病人性生活和性困难的基础,其实可以追溯到青春期,甚至童年期,尤其是2-5岁这个年龄阶段。就像是整体心理健康的基础都落实在童年期和婴儿期一样,性健康的基础是童年期,以及重复早期童年发展的青春期而奠定的。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普通自慰是在使用能带来满足的自然资源,以确保应对挫折以及随之而来的愤怒、憎恨和恐惧;强迫性自慰意味着要处理的潜在焦虑过度了。

八、偷窃与撒谎

    妈妈不会把幼小的孩子偷拿东西放在心上,而且做梦也不会把这件事叫做偷窃,对她来讲,这很容易理解,孩子这么做不过是在表达和爱和需要她。但是在照顾四五岁的孩子时,或是在照顾一个正在经历强迫性偷窃阶段的孩子时,这对父母的容忍力确实是个挑战和考验。这个时候如何正确的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社会适应期就变得无比重要了。而撒谎,其实就是孩子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搞不明白时,你一定要逼他说出理由,他就开始撒谎

    小偷并不是在寻找他所偷的东西,事实上小偷并不享受他所偷的东西,他是在寻找一个人,寻找他的妈妈,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这一点。偷东西时,一个小孩就变成了小婴儿,他在寻找自己没有被满足的妈妈的某个部分,或者说,在寻找那个他有权利去偷的人。实际上他在苦苦寻找那个能让他自在的拿取些东西的人。这就像是小婴儿和一两岁的小孩一样,这么小的孩子从那里拿东西是不需要理由的,仅仅因为她是他的妈妈,他就有权利对妈妈这么做。在孩子的概念里,妈妈是属于他的,他有权利从妈妈那里拿来一切,他认为,在他出生的时候,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妈妈。这个被他创造出来的妈妈在一段时间里竭尽所能地适应着他的需要,再慢慢地告诉他创造什么东西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那些东西真的就在那里。这个创造当然是主观性创造,而且创造了无所不能的主观性妈妈,之后,如果婴儿得到健康的发展,就会一点点变得能够客观感知到真实的妈妈。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就是幻灭的痛苦。

一个从妈妈钱包里偷拿零钱的两岁孩子,就是在扮演饥饿的婴儿角色,他认为自己创造了妈妈,于是也认定她对妈妈和妈妈的东西都有所有权。但是幻灭很快就到来了,也许因为弟弟妹妹的降生,为了应对这种强行到来的幻灭感,孩子就会开始进入强迫性偷窃,尽管看上去不再占有妈妈,但是开始占有美食,或者偷着藏起来,但是也不会因为真的拥有它们而感到满足。父母如果愿意理解这个偷窃的意义,就会采取更合理的行为,并且尝试着理解这个感到从与母亲的关联中脱节的孩子,给他特别的关注。如果你能够开始给他一些零花钱也是必要的补偿或者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重要的是这样的理解避免拔千钧重担压在孩子身上,硬要他承认错误,否则,孩子不但会偷拿东西,还会内化这个坏品质,并且开始撒谎,而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过失。

这里我们要避免的是“追查到底并且必须给出解释”这样的“治愈行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的困难就够他紧张了,况且孩子不可能给出他们行为的真正的原因,结果父母的误解和责难可能引发额外的罪疚感,并且发生人格层面的分裂。

、在关系中影响与被影响

    对潜意识的发现和承认是个痛苦且需要勇气的事情。因为我们一旦接受了潜意识,我们就会非常痛苦的看到,无论我们多么想把邪恶、兽性、不利影响看作与我们无关的外物,或是外部他人对我们的侵犯,它们其实都源于人性本身,事实上就是源于我们自己。如果一定存在有害的环境,我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内在的那些本质冲突。与此同时,我们很难接受来自于人性中那些有益的影响,我们倾向于把这些好事都归于神。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始终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而影响力在人类关系学中的地位又格外的引人关注。人与人的关系扎根于个体生命历程的早期,那时个体与另一个人类的主要接触发生在喂奶的时间里。相对于生理喂养,孩子的心理也在吸收、消化,保持、拒斥着周围环境里一切人、事、物。尽管孩子长大也能发展出其他关系,但这份早期的关系或多或少持续终生。

    现实中,我们知道不被满足的宝宝,也有急切的希望奶水被接受,而又希望落空的妈妈;我们可以照此形容,在人与人的关系,也有的人感到不满足,而有些人却觉得很挫败很失落。无论对妈妈,还是老师来讲,孩子们更愿意老师没有那么迫切的喂养和教学需要,希望妈妈和老师的这些需要与孩子们的困难能保持一步之遥。无论你是亲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首先是爱和尊重的关系,这其中父母或者老师都要能容忍孩子对于他们所给予和教给的东西以筛查和检验,或是最初的拒绝反应。

、孩子的羞怯与紧张性失调

老师需要像医生一样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尽管父母处于羞愧而不会跟老师详细描述家庭生活的重要细节,但是不得不说,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有益的事情。实际上孩子的情绪失调和行为表现的发展变化总是有某些脉络可寻,但是不幸的是也许家长或者老师并不把这个观察放在首位。

而仅仅是关注和关心孩子的情绪状况以及相伴随的生活事件,对于孩子来说,都像是黑暗困顿中的一抹阳光,能让孩子获得特殊的关照,就像是被疼痛侵袭的病人遇到善解人意的医生一样。

    许多紧张不安的孩子,内心都有一种被迫害的预期,这样的孩子也常常会遭到迫害和欺负,他们其实经常自讨苦吃——甚至可以说,他们会招惹那些恃强凌弱的孩子与他们为伍。他们不太能交到朋友,但他们能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很快找到盟友。

    与此同时,适度紧张和能够羞怯健康正常的一面。一个不懂害怕和羞怯的孩子是不健康的。在成长中很多害怕的事情藏在孩子心里,但是这个孩子不敢冒险在外界找到人、事、物对应这些可怕的事情,他无法让自己的想象脱离自己的控制。

十一、孩子攻击性的根源与意义

    儿童攻击的两重含义:

1、对于挫折直接或者间接的一种反应。

2、他是个体的两个主要来源之一(另外一个来源是性)。

    可以说,所有复杂问题都起始于对这种简单状态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人类攻击的最原始表达,就是婴儿的各种运动,包括胎儿运动四肢,让妈妈感到胎动,就像是在寻找边界以及让周围获得自己。有时候攻击会非常直白的表达出来,然后消耗殆尽,但是很多时候,攻击性并不会这样公开展现。但是无论如何,孩子们都在用不同方式,应对着攻击性冲动带给他们的压力和负担。

    从婴儿的身体运动到后来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一些连续的发展,都与建立清晰的边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边界区分了自体和非自体。每个个体都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人类个体有的部分是相似的。攻击和相爱就是在自主感受彼此的融合与分离。

    攻击性对立的表现之一为,孩子们会通过其他孩子的攻击性表现中,寻找和发现他们自己克制住的攻击性冲动。这有可能发展为一种不健康的方式。攻击性的另外一种对立表现是把攻击性收在心里面,以至于变得紧张、过度克制和一本正经的孩子。这种孩子对冲动是抑制的,包括创造性缺失。因为创造性于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和无责任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健康的标志是既能爱又能恨。(完)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主任心理咨询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

2016.11.26

 

 



钢子老师的其他日志

我的妻子出轨了——一段关于婚姻关系的心理分析
钢子老师12.16外图公益沙龙《幸福生活如何创造》预告
钢子老师12.16外图公益沙龙《幸福生活如何创造》预告
张晋岗:理解是人际互动的灵魂
11.18张晋岗《理解是人际互动的灵魂》外图心理公益讲座
11.4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理解孩子和要求孩子矛盾吗”现在报名!
10.26张晋岗周四公益沙龙《走不出的原生家庭》
张晋岗:母亲恨孩子,你会否认吗?(沙龙语录)
张晋岗:关注成绩不如关注孩子本身
张晋岗:每个人都需要找回自己的轨道(沙龙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