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庄磊nose

也談挫折教育

nose2012-3-30 22:48
查看:2079次

網絡,書籍,專家經常會提到所謂的挫折教育,很多觀點不清晰,不明確,有矛盾。往往讓我們這些小民們迷惑。

孩子的成長必須要經受挫折,這樣對於孩子來說那才是心理,人格發展成熟的必經之路。現在很多90後,00後的孩子因為家庭教養中的溺愛,越俎代庖,包裹,讓孩子失去獨立面對,承受,處理挫折的機會,因此也失去了成長中寶貴經驗,最終在人格構建中出現了林林總總的問題。由此社會上開始了矯枉過正,把挫折教育提的位置很高,甚至用人為製造挫折作為一種對孩子的考驗,訓練。而打罵,侮辱孩子也套上了挫折教育的外衣,堂而皇之的成為一種正當,有效的育兒手段。前段時間風雲一時的虎媽可能也算是這種思想的一種典型代表。

當然作為人格構建本身是一項多因素,甚至帶有混沌系統特徵的過程(非線性,初始變量微小變化帶來結果巨大差異),挫折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在這裡就事論事的時候並非想否認這點,而是為了更好地去統一系統思考的角度,眼光。讓我們有能力帶著懷疑的視角去審視各種理念,方法。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建立的非人云亦云堅定內心。

從客體關係學家溫尼科特,到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對於孩子人格成長中的一些理論也越來越趨於成熟,到了斯特恩等人波士頓小組幾乎展現了養育過程中每個細節的全貌。在這裡就說說科胡特提到的恰好的挫折吧。科胡特在描述來訪者治愈的過程時描述了這個恰好的挫折。來訪者會對諮詢師產生很多要求,如抱持,深入的共情,理想化的投射形象等等,猶如一個具有全能幻想的孩子。而諮詢師不是神,往往無法全部達成,這時就讓來訪者產生了挫折感,而此時的挫折可以被視為一個恰好的挫折,往往是治療推進的契機。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同樣如此,一個具有全能幻想的孩子,在現實中慢慢破除的過程,並且在此過程中父母作為一個安全基地給孩子提供能量,直到最終內化為孩子自身內在的力量。這樣孩子的人格才能更好的健康發展。

可能這樣說作為父母,那些渴望每一步都有清晰指導,清晰方法的父母來說還是太過理論,抽象(聽上去這樣的父母也很象一個孩子,在未知的世界面前,有一點點手足無措,這也是現在所謂“大師”橫行的一個培育土壤,作為我們這些父母也都需要一個全知全能的父母)。下面我不如用上週六,翊翊身上發生的事情來形象的描述一下这个过程。(整個詳細的記錄可以看我給翊翊做的“週六一日記”,可以了解更多背景)

場景一:翊翊被一個小哥哥漠視,沒有借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別人的玩具,自己也喜歡。但是因為是別人的所以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個小小挫折,是類似於孩子原來全能幻想的破滅。只要在我們養育孩子過程中能用寬容的態度理解孩子的這個挫折感,同時又堅定的傳遞給孩子(我用傳遞,是因為包括非語言的信息)有些願望不是有就可以被滿足的,讓孩子增加現實感,這樣反复多次有耐心的重複這個過程。當孩子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會發現,孩子面對這一類挫折的能力就會提高,而現實感就會增強。同時,因為在養育的過程中並沒有用粗暴的手段,方式去打斷壓抑孩子的這類想法/願望,所以孩子仍然會保有對願望滿足的動力。而不是退縮到根本不敢有,不願有想法/願望。這樣的成長,這樣自然發生挫折以及面對挫折的方式,才是所謂的挫折教育的教育點。而不是製造挫折去挫敗我們孩子稚嫩的身軀,純潔的心靈。

從這個場景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話題,就是怎麼被拒絕本身也是會產生不同的內心體驗和反應。比如翊翊追著哥哥問能不能玩他的玩具時,哥哥表現的是眼前空無一物,把翊翊當作空氣。這個產生的挫折可能本身對孩子(3-4歲)的影響要小於對成人的。每位父母都想像一下你在生活工作中如果面臨這樣的漠視會什麼感受?所以在此我想說的是,父母在此刻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去覆蓋,替代孩子的感受。其實本來問題很簡單,僅僅是另一個孩子很不願意把心愛的東西給別人玩,而不知道什麼是恰當的回應方式(孩子是很容易用否認的方式來應對世界,就好像是根本沒有發生,沒有聽到,看到一樣)。但是此時如果,養育者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加入其中,那事情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也許,我是說也許,將來這個孩子就會特別對別人的忽視而敏感,也不斷追求“被”看到,“被”認可。其實只是因為我們養育者自身的這個問題而在親子互動中傳遞給了孩子。他們自己的生命因此沒有真正的完好的展開,而只是作為我們未健全人格的一個填充物。

不過翊翊面臨的是另外一個問題,他需要更好的懂得人際間的情緒,表情,肢體的意義,這個在社會性交往中非常重要。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就不在這裡多說了。

場景二:翊翊因為擅自碰了小朋友的玩具,而被小朋友斥責。

小孩子因為大腦結構和發育問題,額葉沒有發育充分,所以控制力很差。記得我在讀小學的時候,因為喜歡同學的一個文具,而控制不住的,借來玩後,就拖著沒有還給主人,想把那個文具佔為己有。說出來還不好意思。當時父母發現後的表現,對我倒是一個真正的挫折,因為父親拿出刀說要把我的手砍掉。那個驚嚇對我來說的確是刻骨銘心,但是它的副產品誰又知道呢?這是題外話。不多說了。

翊翊在吃飯的時候看到那個放在一邊桌子上的玩具(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個),控制不住的跑過去玩。如果說做的“完美”,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要玩之前需要徵得主人的同意。但是誰是完人呢,至少作為孩子的爸爸我現在還不是。結果,那個小哥哥剛好自己出了點狀況,正在發脾氣,而此時又看到翊翊在動他的玩具。於是就聲色俱厲的大喊到,不准碰我的東西。翊翊一下就呆在那裡了。這可以說又是一個自然發生的,沒有太多預料的挫折體驗。詳細的分析這裡就不繼續了。有機會可以相互交流,如何進行這樣場景的“教育”。如何構成良好的挫折教育。

從這兩個場景的描述,我特別想說的是,我們如何來理解什麼是挫折,什麼是挫折教育。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天都會面臨各種性質的挫折。而所謂人為創造的一些“可怕的”挫折恰恰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摧殘孩子。溫室里花朵的比喻用來說明當孩子遇到自發的挫折時,我們全然錯誤的處理方式,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並非,因為我們的關注和尊重,就會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當我們能真誠,共情,無條件的關注我們的孩子,他恰恰是能經歷,面對更大的挫折,更大的風浪。而這一些,是基於自發挫折產生後,如何教育。而不是製造挫折,又瞎教育!孩子成長過程中隨時隨地都會發生我們意料不到的挫折,如果我們願意放下心,放低所謂承認的姿態,我們會發現,看似平凡,平靜的孩子的生活,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也許對他們來說就猶如驚濤駭浪,而一點也不亞於愛麗夢遊奇境中的場景。讓我們真正體會孩子成長的歷程,多多少少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童年(也許已經被壓抑,否認的一塌糊塗的童年)。也許我們會真的知道,什麼是挫折?當我們有機會認清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再來談論所謂的挫折教育吧,否則那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一樣空對空的談論,甚至完全的扭曲!!



nose的其他日志

中秋,是一篇命題作文
又一個一九年
秘密是什麼...(寫在特殊的日子裡)
堅持--人生下半程
慢慢的,就輪到我們去死了!
辭舊迎新--一路一起
人生馬拉松
最初的閲讀
新年好大霧
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