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何巧丽Jerichorose

自恋者的困局—观影《birdman》

Jerichorose2015-3-14 12:09
查看:2624次

电影《birdman》讲述了动漫英雄成功转型舞台剧演员的故事。

里根·汤姆森曾经是一名好莱坞电影明星,主演动漫改编的系列电影《birdman》,大获成功,正是烈火烹油炙手可热的时候,他拒绝了制片商准备拍摄《birdman4》的要求,转身投奔百老汇的舞台剧。舆论认为他是为了对抗“过气英雄”的标签,然而,在他的心中,躲在飞鸟侠装备之下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演员,只是一个标志性的动漫人物,他想要做一个真正的演员,通过自己真实的表演获得成功。所以,他倾其所有,甚至要抵押掉已经在女儿名下的他的房子,来支付舞台剧的费用。他要最好的搭档,最对的感觉,不惜花费大价钱,请来当红舞台剧演员麦克·珊农。第一次合作,如电光火石,两心倾慕,然而,很快,珊农的光环就因其自作主张的对抗风格而失效。终于一次预演之后,里根愤而要求赶走珊农,后在制片人的苦劝下,继续合作。终于到了正式演出的时候了,多次预演之后,这个剧目备受关注,剧场座无虚席,成功近在眼前,然而,一声枪响过后,里根倒在了舞台上,道具枪被他换成了真实的小手枪,射出了真实的子弹,幸而稍有偏差,对准太阳穴的枪射中了鼻子。里根接受了手术,移植了一个人造的鼻子。病床上,制片人带来舞台剧因祸得福大获成功的消息,然而,这却并没能真正抚慰里根内心的空虚和厌烦,拿掉纱布,丑陋的假鼻子,衰老的容貌,一切都还在,终究难敌。

自恋者最难过的地方在于无法抵御内心的空虚、孤独及厌烦感,每一次成功,都只能暂时满足夸大自体的愿望,而空虚孤独厌烦感却能如影随形,见缝插针。自恋者就像小猴子下山,对到手的东西立刻失去了兴趣,开始追寻下一个目标。里根在《birdman》大获成功之后,空虚感再度来袭,扮演飞鸟侠在他的眼里不算是个真正的演员,曾经带给他荣耀的飞鸟侠现在成了一个令他自己厌恶的形象,为了摆脱这中空虚厌恶的感觉,他要与飞鸟侠决裂。飞鸟侠不是他,他还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本领。自恋者的夸大自体再一次掌控全局,命令他去告诉世人,他是多么的不同寻常,这构成了臆想自己拥有超能力的隐秘驱动。

Kernberg认为,有条件的自恋者都应该尽可能地去接受心理咨询。尽管他们之中不乏有人可以很好的适应社会(自恋者常会在社会上获得成功),但是就算他在早年“结合智力、天赋、幸运及成功于一身,为他提供了足够多的满足感,足以弥补潜在的空虚感和厌烦感,但是还是要警惕:未解决的病理性自恋会在后半生带来的毁灭性的影响”(kernberg1974)。里根早年的成功,并不能抵御未解决的自恋带来的影响,年过半白之后,他的夸大自体还是遭遇了生命脆弱、局限及转瞬即逝的本质。年华老去,风光不再,皱纹爬上了脸颊,终将被世人遗忘,这些困局都没有出路,只有接受。然而,接受这一切对于一个自恋者的夸大自体来说实在是痛的难以承受,千方百计都要避免,甚至不惜毁灭。

那么自恋者的问题到底处在哪里?

Kernberg认为,自恋和生命早期内化的一个坏的客体关系有关系密切,在这个坏的客体关系中,包含一个被贬低的、饥饿的、空虚的、孤独的原始自体,周围的世界里满是危险的、迫害性的、令人沮丧的、充满报复欲望的客体。对他们来说,“周围的世界没有爱,没有与人的接触,是一个失去了人性的客体的世界,其中,有生命的客体变得和无生命的客体一样,失去了之前所具有的魔幻般的令人舒服的品质”(Kernberg1974)。

影片快要结束时,制片人来到医院探望里根,让里根的妻子读报纸上评论家对里根的高度赞赏,里根的妻子愤怒的打了制片人一巴掌。他的妻子在对制片人说:成功了又怎么样?他差点死掉,他现在还躺在病床上,他鼻子被打掉了,他很疼!他的妻子在对他说:影片的成功在我心中比不上你的喜怒哀乐重要!《飞狐外传》中,程灵素想好了万全之策对付薛鹊姜铁山夫妇,胡斐并不知情,想要保护程灵素,却帮了倒忙,反倒让程灵素多费周折,程灵素非但没有怪胡斐坏了事,反而想到胡斐心系自己的安危,觉得很温暖。里根如果能像程姑娘一样,被这点滴的人间温暖暖化,贴心的感受到来自妻子的关怀,意识到这情意无价,胜过世间所有的成功与荣耀、赞美与羡慕,大约才算是走出了夸大自体的掌控,部分的解决了自恋冲突。自恋者的悲哀,在于不能从人与人的情意中感受到温暖和充实。

搜索微信公众平台:hql_psy,关注“何巧丽微心理”,阅读随时随地,交流随心所欲!

 

 



Jerichorose的其他日志

严重病理性自恋的治疗概览
西安止观心理精神分析深度研习小组招募啦!
自恋者的困局—观影《birdman》
Otto F. Kernberg-1974-关于自恋型人格治疗的补充
知耻近乎勇?
人间难得解语花—谈共情
不要忘了去懂你—看电影《忘了去懂你》
女为悦己者容?
如何赞美你的孩子?
科胡特理论的精髓及自体心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