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孙晓杰依德心理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之理论基础(3)----依德心理

依德心理2012-12-28 20:21
查看:1569次

1.       相对于偏执-分裂位态中担忧自己会被别人所伤害,忧郁位态则是担忧自己会伤害到他人。

2.       克莱因重新把俄狄浦斯情结解释为:一种借由补偿来解决忧郁性焦虑与罪恶感所做的努力。

3.       对于克莱因而言驱力确为与特定的客体关系相连的复杂相连现象,驱力不但不被视为源自于体内,反而只是利用身体作为一种表达媒介。同样的,驱力也不被视为只是寻求张力的纾解,而是出于特定理由而指向特定客体。

4.       温尼考特用够好的母亲这个词来描绘婴儿正常发展所需要的最低环境需求。巴林特描写了许多病人那种“有什么不见了”的感觉,他称之为基本缺失,这种缺乏是因为病人母亲未能对小孩的基本需要适时予以反应引起的。费尔贝恩,看到类分裂病人的病因不在于驱力受挫,而是他们的母亲未能提供得以保证他们是真的因自己被爱的经验。他型芯本能或驱力不是寻求想了的,而是寻求客体的。费尔贝恩也引进了早期创伤这个概念,当成是一个主要的致病因子,他倾向于是病人“僵”在三岁前的某个发展关卡上。

5.       客体关系理论家都深刻体认到,一个关于缺损的理论与一个关于冲突的理论一样,这两者对于人类完整的精神分析性理解都是必要的。

6.       分析师除了分析冲突之外,还有其他的任务,他们自身也是病人可以将其内化的新客体,用来强化有缺陷的心灵内在结构。

7.       婴儿天生有朝向自我实现的倾向。温尼考特认为存在着一个真我,环境中父母与他人的反应能促进或妨碍他的成长。

8.       客体关系理论家把焦点放在作为跟客体相连的自体,因此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澄清自体在心理构造中的位置。自体到底是个体的一个内在表征,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行动来源或动源。

9.       事实上,自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他扮演着积极与环境互动的角色---也就是努力追求关系与整合。

10.  事实上,自体或许会被视为深埋在自我中,而可被界定为许多自体表征整合后的终端产物。

11.  米切尔曾注意到,精神分析的一个悖论,就是当病人学习到如何去容忍自己的多重面向时,他们也开始觉得自己更有耐力,更能够感到自是始终如一、前后一致的。

12.  分裂是一种把内在矛盾的情感、自体表征或可调表征彼此互相隔离的无意识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用来整理经验的生物模式,可以把那些具有威胁性的跟受到威胁的区隔开来。之后,他才发展成一种心理防卫。分裂也是自我脆弱的一个原因。

13.  虽然整合了原欲与攻击驱力之衍生物(二者各自与“好”、“坏的内射物相连接”) 就可以中和攻击性,但分裂可以阻扰这种整合,因此也剥夺了自我某种成长能量的重要来源。

14.  克恩伯格的临床分裂观:一、彼此冲突矛盾的行为与态度交替出现,但病人缺表现出一副无所谓与淡然否认的态度;二、将周遭的每个人区隔成“全好”、“全坏”两大群;三、彼此冲突的矛盾自体表征并存,并且交替接连出现。

15.  投射性认同三阶段无意识过程:一、病人投射自体或客体表征到治疗师身上;二、治疗师无意识地认同那些被病人所投射的,并且,在病人施加人际压力时,治疗师开始像被投射的自体或客体表征那样地感受、行动(这种现象有时也被称为投射性反向认同)。三、被投射的材料“在心理层面上被消化处理”,并且被治疗师调整,治疗师经由内射将其回馈到病人身上。这种被投射材料的调整,接连也调整了(病人)相应的自体或客体表征,以及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



依德心理的其他日志

投射projection
读懂弗洛伊德
读懂弗洛伊德
无意识
重读弗洛伊德
自我ego
生命欲力life instincts;死亡欲力death instincts
逆投资anticathexis;撤回投资withdrawal of cathexis;多重投资hypercathexis
投资cathexis
动力论的dynamic;拓扑论;拓扑论的topography, topograph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