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首页 > 心理学人 > 孙晓杰依德心理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之理论基础(1)

依德心理2012-12-22 22:24
查看:2820次

1.       理论的理解帮助精神动力取向的治疗师决定他要说什么、在什么时候说、该如何说,以及哪些东西还是别说好。

2.       当代动力取向精神医学最少包括四个广泛的精神分析理论框架:一、从佛洛依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衍生而来的自我心理学;二、从克莱因与其“英国学派”成员的著作所衍生而来的客体关系理论;三、源于科胡特及其后许多贡献者的自体心理学;四、依附理论。

3.       佛洛依德早年深深受到地志学模型的影响。歇斯底里症状被视为是意念或事件的记忆被潜抑的结果。佛洛依德假设心理治疗的介入会解除潜抑而唤起记忆,接着,经由详细地以言语来描述一个被忆起的致病意念或事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课导致症状的解除。

4.       地志学模型很快就让佛洛依德感到受挫,他不断遭遇病人抵抗他自己的治疗操作。有些记忆无法被带回到意识中,因为造成这种阻抗的防御机制本身也是无意识的,所以也无法触及。这些观察使佛洛依德断定自我也同时又意识与无意识的成分。

5.       随着《自我与本我》的出版,佛洛依德引入他的自我、本我与超我三重结构理论。在这个取代地志学模型的结构模型里,自我被认为殊异于本能驱力。自我的意识面是心灵的执行机体,负责决策与整合知觉资料;自我的无意识面则包括防御机制(例如潜抑),以抗衡藏匿本我之中强大本能驱力---特别是性驱力与攻击性。

6.       本我是全然无意识的内心动源,只对释放张力有兴趣。能控制本我的,只有自我的无意识层面,以及超我---结构模型中的第三个动源。超我大多数是无意识的,但某些部分的确为意识所觉知。这个动源含有道德良心与自我理想,前者禁制(也就是基于内化的父母与社会价值,而命令什么不应该做);相对的,后者则指定(也就是命令人该做什么,或该成为什么)。相较于自我,超我往往对于本我的对抗更为敏感,因此多半浸淫在无意识中。

7.       自我心理学讲内心世界界定为一种动源间的冲突。当原欲与攻击性力求表达与释放时,自我、超我与本我就互相交战。动源间产生焦虑,这个焦虑信号改变了自我,此时便需要防御机制的作用。

8.       神经症的形成可以作用理解:冲突产生焦虑,焦虑进一步造成防御,防御则导致本我与自我间的彼此妥协。症状就是一种妥协的形构,抵制来自本我的欲望,但也是一种伪装的方式满足了欲望。

9.       这种妥协的形构是正常的心理过程,神经症症状只是一种异常的变体。诸性格特质也可以是这种妥协形构,并代表一种对内在冲突的适应性与创造性解决方案。

10.  安娜。佛洛依德在《自我与防御机制》里扩充了佛洛依德的工作,详尽地描述了9种防御机制:退化、反向形成、抵消、内射、认同、投射、自我对抗、逆转与升华。更重要的是,她强调对自我的防御运作做更细腻地审视在治疗上所具有的意涵。

11.  精神分析不能只注意去揭露那些来自本我、不被接受的欲望,而必须对于自我所呈现的防御努力当中的种种变化,也给予同等的关注他们会在这里过程中一阻抗的方式表现出来。

12.  现在仍部分地根据典型的防御运作来界定许多形式的人格疾患。

13.  所有防御的共通点,是保护自我免于本我的本能要求。

14.  自我对心灵的重要性不只限于防御运作而已。哈特曼因为关注自我的非防御面向,让自我远离本我,而重新把自我聚焦于外在世界。他坚持自我有一个“无冲突的领域”是独立于本我驱力与冲突之外发展的。

15.  给定一个“一般可预期的环境”,那么某些在出生时就出现的自主性自我功能就能成长而不会被冲突所阻碍。这些功能包括思考、学习、知觉、动作控制与语言等。



依德心理的其他日志

投射projection
读懂弗洛伊德
读懂弗洛伊德
无意识
重读弗洛伊德
自我ego
生命欲力life instincts;死亡欲力death instincts
逆投资anticathexis;撤回投资withdrawal of cathexis;多重投资hypercathexis
投资cathexis
动力论的dynamic;拓扑论;拓扑论的topography, topograph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