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能否于母性毁灭阴火中熔炼出哲学-科学-艺术-神学之四大合金?
作者: 李孟潮 / 8762次阅读 时间: 2017年5月12日
标签: 温尼科特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6PRDDNK&m1yc

Eyn$lC R/}0
温尼科特能否于母性毁灭阴火中熔炼出哲学-科学-艺术-神学之四大合金?
——《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中文版读后感 
李孟潮 ,自由执业者
心理学空间3h [4~+E!l!q

心理学空间iFwc6X0a

N7WM ta:by0心理学空间:s0lM~2w?e wJr

NG1Q6EC/^3V8e0心理学空间#lfNyQK?8X1o)E

心理学空间D8IYm5l$@0};L
心理学空间d fr z!j(oe

心理学空间Ol|,sx2pJqoa*G

以温尼科特粉丝们习惯的句式,《三体》核心思想可如此总结:心理学空间d/w6z1}3o Be;f-p.~ D

%pdu4^)d%M-Zb9Ix0其一,创伤引发人类欲望,追寻新世界和好客体。心理学空间%dud7|6KN)S

r)H |4@]0第二,新客体只会带来一个结果——毁灭。

9nAK'Aq)V0心理学空间qcG:t+Qz;YD#QA

故而,俢复创伤会引发更大创伤,导致文明灭绝,祸害太阳系惨遭降维攻击。心理学空间Qj0I*b7fx"lT:q

-~6qtpuln*Q@0这一切的总根源,就在于四零后的女科学家叶文洁。

N;V*xQ-{,x'XRD0心理学空间A?+@-G!qK+lx

她试图修复三重创伤 ——心理学空间:e3qy G3HG

)Hcp3w2P(I0之一,文革期间,坚持真理的父亲被打死;

S+VGxy\"ez0心理学空间[+h(Boa;k

之二,母亲是个功利主义者,背叛父亲,改嫁高官,不认子女;

+Q` ?;J&xa O3a#Y0

R/H/QP5G9q._0之三,文化母体的丧失。

9OV)z$ux ]2[-gT0

%x3V,rl7n w.yG0叶文洁不信《推背图》——不信五德始终,文革会过去,圣人会降临,心理学空间G&[*F(rv/BHH

心理学空间9_y ~7RJM

不信儒释道——因果轮回皆是苦,此日中流自在行,任他沧海变桑田,鹤貌松姿常不老。心理学空间 ~eSGW(K

rD)f$_(sqfH0她也不信红太阳和人民大救星毛主席,改天换地之共产主义伟业,自然要造成他们小资产阶级千家万户闻鬼哭。心理学空间4YUP2O"] c

心理学空间(P8T7gd5R Wp

她一生之信、望、爱统统寄托于科技发展,坚信高科技的外星文明会带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心理学空间"G O,zO0_+u3T

;W$zH Wbir&L0她摒弃落后的地球伦理,亲手杀死丈夫和同事,只为迎接一个美丽的新客体——三体净土降临人间。

e_C pYsN0

-R6vR?S4PR*H*l}0她实现了弗洛伊德那黑暗的预言——人类文明是一场压抑本能的胡闹,必毁灭于死本能与攻击性。

w_b)Uf.B+tG#`]0心理学空间}?z a9\H jPZ

对弗洛伊德那著名问题“女性究竟要什么?”根据《三体》之死本能动力学,答案是明确的——心理学空间G*L"N S]m!k

H H8mc2? X0“女性要的是全宇宙,如果得不到,她就会毁灭全宇宙,比如弗洛伊德小友,你妈妈就用无条件母爱毁了你,以及你女儿。”

vl;@2uWFic'c5J0

} OJj e#e'J$J]wOp0这大概也是从小被女人们包围的温尼科特的噩梦。(罗德曼,2016;郗浩丽. 2007a)成年后,温尼科特发现噩梦照进现实了——心理学空间zKtDU C

心理学空间 v$bv*R Y)J'Ia

上班时无数女人带着儿童来看暖男医生温尼科特,下班后他去参加学术活动,协会里两个女强人安娜和克莱因,正在煤气灯下口沫横飞地争论。德军飞机投弹轰鸣,砖木樓房嘎吱作响,阵阵飞尘飘落在那群精神分析妈宝男的白晰脸面上、 荷兰猪头油上和Clarks翻毛鞋上。

$v:|j~Wq0心理学空间Ta3`%Noli*c8c)`

千里之外的荣格正在治疗室里想,要把这个女边缘精神病人踢出去还是让她做自己情妇?他眼前浮现出他那巫婆妈妈阴晴不定的脸部微表情, 她们又幻化成《红书》中一众女妖与蛇怪。心理学空间J)d?C^{+d+L#o8]

心理学空间d;`W$Scz~.o4WX

就在本书结集出版前后,温尼科特研读了荣格传记,他一方面大赞荣格,认为他补充了弗洛伊德不足,另一方面提出荣格的问题在于没有面对人类攻击性。(Winnicott, 1964)

*z w]0IQ0

rN"_PM'Wt'@z5S0温尼科特本人,当然是深入探索儿童攻击性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攻击性和爱一样,是重要的潜能,若得到促进性环境的支持,则让儿童生命活出真我风采。(郗浩丽,2007)心理学空间9{[hw,iMS

@X,R+j;v9j0温尼科特理论中有一个暗黑之处——

.T E4o,bK-a5[*P:}0心理学空间9i\k`;O"G)[,` Ed

他认为,主体之诞生,必经阶段之一是摧毁客体。那么作为促进性环境的提供者,合格的母亲,当然要能承接儿童的攻击性飞毛腿,保证这些投射认同的导弹可以精确打击目标,30-50%的命中率,而母亲又不能被打死。(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a,2016b)心理学空间sm%nF!Wo#jA

心理学空间8I5{~3d)K

但是要是母亲们不想被攻击呢?心理学空间2lVjtCU6]NE

\3H2v,YS/w X0要是母亲们自己的主体没有诞生,要通过摧毁婴儿才能诞生呢?心理学空间e9F2QA3Tk:t

心理学空间 _5R\-b@&~dm

要是母亲们认为,女人们已经受了儒家社会几千年压迫,好不容易才推翻族权、神权、夫权三座大山,温尼科特那反动小资产阶级理论,凭什么剥夺妇女劳动权?……

1R,ZG _)W!O&q0心理学空间,Zfn(RFgls9V,S

咨询师们要把温尼科特式英国“期望”放到当代中国母亲们身上,尤其是叶文洁他们家三代母亲身上,难免期望变幻想,幻想变妄想,妄想变科幻。于是乎合格母亲变够好母亲,够好母亲变恰好母亲,恰好母亲才是最好母亲,最好母亲是当然是无条件爱你的母亲,当然也有可能是无条件恨你的托儿所阿姨的反向形成。

2wLma1th0f\OBru1z0

m?#k9h7oX.c0中国当代的母亲们,一要忍受饥荒战乱、天灾人祸之痛苦,二要承受婚姻迫于生计之苦恼,三要接受科学育儿和妇女解放理论之骚扰。终于磕绊踉跄人到老年上网闲逛,梦醒时分发现子女们正在哭喊控诉——你们这些当妈的,当年怎么不提供抱持容器、足够好母爱给我?只好放下手边的《金刚经》,拿起余华的《活着》越看越觉得被深深地科胡特共情到。

R)iv%x9IX0心理学空间^&?,JZ3CUt

咨询师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典型中国案例——心理学空间+c~]]t&SNW

心理学空间aHoeA5k E8]j

案例她爸当年带着女友奔赴边疆,结果女友被领导看上了,爸爸不让位的话,自己全家不死也得被发放。案例他妈,本来上海大户小姐,家里正挨批斗,就看上了案例他爸及他爸的爸爸的家庭贫农三代出身,这对夫妻历经艰险,终于组织批准结婚,给了一条生路。

S6^R.~;NI6]0

/T/t1YPug'Bo0结婚后没房没钱,仍各自住集体宿舍。偷偷摸摸意外怀上了我们这位案例,妈妈不敢休产假,害怕被扣上不爱集体爱小家的帽子,女同志们已经被解放了,成了社会主义新人了,劳动乃人生第一需求,岂敢留恋旧社会的家庭结构,回去抱持婴儿搞西尔斯亲密育儿法?

Z'm$d*er{r+b%u6h0心理学空间2Jd0O^i&N}

终于熬到了一间9平米的宿舍和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说我们使用最先进最科学的节制育儿法,第一周孩子不回家,哭就让她哭,不睡觉可以吃点水合氯醛……(祝士媛,1959)

[vX&W"n8YW0心理学空间8KC!\&qf4nw%pCL|

多年后,这小孩长大了,不幸学了心理咨询,她问督导师分析师自我体验师,你为什么不是足够好母亲,提供促进性环境给我,修复我童年创伤?心理学空间a5z/y5A9_ k9t

8Mo8E!LZr.D A@LD0——答案已经写在历史中。

8~\U G2Q0心理学空间Z"gNf|N

唯一的干扰因素是,这帮同行有“足够不好”的历史文化共情能力。

%h)oT"dz@)`5i0

yl*}V1zZ9rfx0母性乃文明之基,父权社会无伟大母亲支持必然倒台,正如《红楼梦》所预示。

T#R/Ld5B'KV/J w,h[0心理学空间!X2Y0i7UES)L ^|

面对母性毁损,共情能力灰飞烟灭也是情理之中。只看云断成飞雨,愁思怅望意难平。

`+d p#M6x)Ilx7R0心理学空间/r+I"e*X,pX u

并非丧父之痛让叶文洁对文明丧失信心,相反正是父亲之坚毅殉道是坚持,让她同样坚毅相信人类可被拯救,当然这拯救力量来自父爱导向的科学和智慧,而非自己母亲缺失的慈悲和母爱。

R"x"YEs0

0SC!ju|yk0她对母性是绝望的,那是宇宙中一个悠悠千古的黑洞。

^k@*u#Gr0

9q\[%WqT-FK$B8a0叶文洁的父亲怀着科学激情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正当他饱含热泪仰望天安门城楼的那年,温尼科特写下了名篇《反移情中的恨》,(Winnicott,1949)。心理学空间H \[|6egD7`

dcY%E*jPN0他终于开始直面母亲-治疗师的愤怒、攻击与毁灭欲望,而不再把盯着儿童攻击性不放。

Zd(q| x4v'f0心理学空间 m,pV"i9|;D Z

但是见证并讲述一代代母亲们毁灭婴儿欲望,这一艰巨的革命任务,仍然需要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精神助攻。心理学空间!S~-a9N2G FBof

心理学空间PI*aDh.g

AV&@ b6{l7{0

ns7SgFWR0心理学空间6HQ/I~`3J?l

时光悠悠白云苍狗,七十年一晃眼过去,如今一众中国精神分析粉丝们附庸簇拥着几个䧳雄难辨的大咖意象,再次扑向温尼科特如叶女士扑向外星文明。心理学空间Mb,\[ x7cO

心理学空间yLi(w,[3Z%mX!I

眼看各种代际创伤就要再次上演或者已经重演,终于我们迎来了阅读温尼科特原著的机会——这本《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心理学空间.d*IAY)m5]f\&O

心理学空间_? o"Ha1E

大概会令粉丝们失望的是,其原著并不像网络流传的语录那么振奋人心,这里并没有母爱赤膊大跃进。心理学空间)U'W Q0h Z3AR+h2A

心理学空间f m"`4_,BM,M*]+p

温尼克特临床经验主要來自於儿科病人、邊緣个案、反社会少年和精神病人。其作品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本书前半部分讨论的内疚感、依赖、独处、担忧、攻击性、母婴关系等等议题都紧扣发展心理学,而研究正常儿童发展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心理病理学,从而提高诊断效度、预后评估和规划治疗技术,本书后半部分就在讨论这些临床工作议题——反移情、治疗目标、绳子技术、住院治疗、治疗师培训等等。  

Whu\-U:A|Jq0心理学空间2`f M Cq o.k

温尼科特的主流语言风格仍然是让婴儿们难以下咽的医学-科学范式。心理学空间"q|,O0Ar ^tKY,q

心理学空间Df} e\@;~K

但是,如果你用纯粹的医学-科学的标准来评价他,大概会给他点上150个差评!

"mFp c|2] V)@fJts$Q0

jF ~%]-G)\0因为他几乎没有引用任何来自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其论证证据全部来自于临床个案和个人感悟,没有概念研究,没有随机抽样,没有双盲对照,更没有方差分析、逻辑回归这些科学语言,连APA格式的参考文献也残缺不全。

&r5J.Rj*`"EH0

k*u$N"R@8[g9sA,u0而这些东西在Kernberg那一帮子医学硬汉那里全套齐活,一个不少。心理学空间.}{C$xl

}7x^:b)F6xrR0和Kernberg他们比较起来,温尼科特就只能算是医学院五年级文弱书生,唯一强项是医学院的文学社团的副团长,只能与解剖学挂科的差生鲁迅为伴。心理学空间;O,k#P"R:Y5@ N+sy-]u

.~*@S/xk6oo1u0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足够科学的温尼科特,却是精神分析主流数据库PEP(Psychoanalytic Electronic Publishing)上最受欢迎的作者,甩科学主义者Kernberg几条街。这又是为什么?

} ]/J/Za_ W V0心理学空间0^-T'I'v5e.j PHq

春雨断桥人孤独 ,双飞燕子几时回。温尼科特不仅不足够科学,他也不像荣格那样足够神学,不像亚隆那样足够文艺,也不像拉康那样足够哲学,更不像开药学派那样足够医学。

x8odDn}&|H W$l ]0

fm7RbaQo%vuL H0但是他也不是足够不科学,足够不哲学,足够不神学,足够不文艺,已经足够不医学。

B udv|6ZIX0心理学空间;vFd I1A![*o

他就是这么游走医学、科学、哲学、神学、艺术等话语范式之间,把精神分析玩成了过渡性空间。

#q ~!w/En$V,t!F'?0心理学空间D:Z T|;w1E u3V*U{ T

正如Ogden所提出的,温尼科特的文风,恰恰是他最吸引人的东西,他那文风不仅仅是理论建构,而是直接传达出了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恍惚入神(reverie)心态。(Ogden, 1986,2001, 奥格登,2017,91-128页)

XC.k |:Xtw0

G2dS_ Fb"m.o.H0一般而言,心理治疗都有四大话语范式:医学范式、科学范式、艺术范式和神学范式。精神分析的叙述多游走于这四大之间。、心理学空间8r9| Zr#G Q1?K.[jB

K si P"a~9Fn![;ai9^0医学范式秉承医学实用主义精神,目标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其价值取向是“这技术有用还是没用?”,治疗关系配对是医生与病人,有病看病,没病走人。

II#kj/VS%E!e g;Nn0心理学空间T u[c/f

而在治疗技术上则追求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手段,无论它属于什么流派,白猫黑猫能治病的猫就拿来做药。心理学空间.A/V[km D c `H$M

1~w8{{d5C&O{/R,Vv0科学范式的认识论大多是实证主义,目标是用科学研究的手段来发现真理,对事物追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建构出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对象的关系。治疗技术当然也要经过随机对照试验等科学检测才能发行上市。

,S}\}U8ZZ-L0

3a&pG"z3t0艺术范式则追求治疗过程的美感,随机性和自由性。真假与否,是否实用,则不是艺术家们关心的内容,只追求那一次次的冲动和诗意。只追问“这究竟是美的还是丑的”?心理学空间WeK-MLNo j

心理学空间A6M`,fFMjq

神学范式,又可以称为哲学-宗教范式,则从人生终极问题——“人为什么活着而不自杀”出发,探询人生的意义,一个治疗是美是丑,有效无效,科学还是伪科学的,都无关紧要。心理学空间/V FSSG D.rib

#e/tr}4D CJP^ XB2{0关键的是你是否心中有神,这心中真神是否帮助你发现了人生的意义,终极的存在,从而让你可以淡定地迈向死亡。心理学空间?M(Z}!n'q)Y e

2s7nFu2D1vF0当一个人能够慷慨赴死,那什么依恋关系、人格障碍,失恋离婚、没钱看病,蛙星人进攻、太阳系毁灭,岂不都是地球上小事一桩?

$MD*Or5RY0心理学空间3K2]lY-T |)_fUA

Kernberg就是医学、科学范式的典型代表,而亚隆则是艺术、神学范式的大师。心理学空间AOS|"{

心理学空间bU(A`v;kVj^Hn

弗洛伊德则较为复杂,他早期的著作大部分是医学、科学主义的,同时他也写了大量的艺术、文化评论,其行文也有浓厚的文学气息。而在他晚年,则开始研究文明、宗教、死亡等等哲学话题。

` F9w5M#Y:G*o0心理学空间S9ab Y!D x

最终,精神分析在他死后,成为了IPA精神分析师的宗教,1950年代的时候,很多精神分析师相信,一个经过彻底分析的精神分析师,是不可能再去信仰那些傻里吧唧的宗教的。心理学空间(|;PZIw

6[s{rO%t_:| M0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路径也类似。但他们性格一个外倾思维,一个内倾直觉,恰好是克星。温尼科特则是外倾情感,正好是他们两位的和解药。心理学空间rb`*D.~LhBvBq

3mc&]&c+U3] T-n0所以从1964年温尼科特开始批评荣格,一直到现在,荣格派分析师一直持续不断地要和温尼科特隔空对话,有说他误解荣格的,有说他其实是需要荣格派治疗的,还有认为温尼科特和荣格理论上互补的。(Meredith-Owen,2011a,2011b,2014,2015; Morey, 2005 ; Saban, 2016;Sedgwick, 2008)

%U~}6L MP0心理学空间duU~/{4z6MG

医学、科学、艺术、神学四大学科,正好对应感觉、情感、理智、直觉四大功能。一般来说,每个心理治疗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这四大元素都会保持一个辨证平衡的发展。比如说科学模式一般用于研究精神疾病的诊断学、病因病理学、预后评估、各种治疗模式的性价比比较,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医学模式一般用于探索各种治疗技术的组合,发明新技术,检验各种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预防疾病发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艺术模式则一般用于建构各种治疗关系,探索如何艺术性地运用各种技术,治疗师写作、培训新人传递自己体悟,而神学-哲学模式者多用于治疗师的心性修养,洞见人生。最理想的治疗师当然是医师、科学家、艺术家和巫师四大合体,自性圆满。

:g(n&O4m&z}#V.H0

心理学空间(v1B2_`uE{XI7B

心理学空间)c F ^CGkn:[A]

温尼科特的一生,也是熔铸这四大元素的历程。

3Q,BKg F9p;nb X_t0心理学空间%T WA|1v.h

他这自性化炼金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和资源当然就是母性。心理学空间Ido-V F!H.~j

心理学空间"wN)~2f(t%p$R7P3`a

在这一点上,他只能求助于艺术,他写过一首诗,叫做《The tree》,据说是悼念母亲之死亡的,有几个闪光的句子,如——心理学空间%F/fp;Y&H|'j

l+q&Tb9r)s4q,b#N0Thus I knew her心理学空间X sx"q;|6W

+X-bj^:G }7[]0Once, stretched out on her lap心理学空间k6cYh'L p\1pgu

'N/Lg,_d7o0as now on a dead tree

Qm(J_dS T0

'n.V^e#oS0I learned to make her smile

f2f m G0~7F+q0心理学空间3g'G O!s&Ltsw

to stem her tears心理学空间sS3a u9n8?I

tY8s$oVe/cN0to undo her guilt心理学空间*JH0R Phw T0pg

心理学空间1Z"C6hmW Y/Mg

to cure her inward death

n8K/Q3^2v,L0心理学空间'sY^G^ZF,@

To enliven her was my living心理学空间(~.jF7]a

心理学空间4|] p;`fQ:ZgN

(故我知她,心理学空间LT7_vS~~

y+N6y*p,a*c3u `jb7l0曾经,在她膝上舒展

m,`G|H^ vZ0

,GE_s\`$z8_0而今,只能在死亡之树上

?5zR3sw,b0

&Hq:l%P7k-D.`'N9Nf0我学会了逗她笑

W)NE%aR!uUtED0

];}EXL0抹去她泪水

-w2H"xpO$pD+XR-}0心理学空间*H'K+Cu],n!p Dz(d ?:O

打消她内疚心理学空间3dp!Z.GIv`vmT7FA

I$o-d JZ)p0疗愈她心中之死

)`sA"dbs8G{aO0

8e v6F!L'JI0让她鲜活

;M&OP7l hJ#{ hp0心理学空间z dan,V2QuM:l!v[

是我的生涯)心理学空间lQ%O)~-x(Fq C

Y%M2w_ x;K^%Z0但是他毕竟没有荣格的《红书》那样的集诗歌、哲学、绘画、宗教戏剧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也没有亚隆那样获得文学大奖让文学家自愧不如的长篇小说。

8bmzc9Q QK0Q a0心理学空间q^!|Z"}z8_iV#c

只是偶尔在医学论文中闪现出乍看像诗歌,再看是口号的“金句”。从纯粹的艺术标准来看,温尼科特只能算上海金山农村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心理学空间{ G7l![q5uk9q;M

*u{$W3A0wozb*K Y0话说回来,如果你不是传说中的追求纯粹的处女男,你喜欢这四大元素混搭,你上着唐装,下穿西裤,汉堡裹大葱,咖啡配煎饼,手挎LV 限量包, 足登老北京平底鞋,则温尼科特是你的精神分析阅读不二之选。心理学空间-S0w T)~$M N0z*?

oA5q_+gG0在他的作品中,你首先看到一个医生在严肃地排开一列弗洛伊德术语,然后突然这些令人生畏或令人生厌的行话变成了“真我”、“假我”这样的大白话,接着又来一段正儿八经的医学案例报告。

w0s8p%[5P0

K/O&b,f(j8B0你正在根据医学论文常规体裁推测,再下一段该出现结论和讨论,总结全文,谦虚地提出本研究不足之处了吧?心理学空间$e%j"_f$J8P*pf

s6j[aNFJ5x(z/m6B0但是冒出来的却是一句句语录体,让人想起佛经、圣经的文风,或者毛泽东语录。

|h `#o{P0

1Lu]*D*W6J0一个理性的太阳眼看要日到正午,三个半路杀出的红、黄、绿色的月亮却吞食了它,演化为一个奔逃的中年王子的抑郁身影。

V:x[E P$qw8b(C0

9d)A3[j0]y!m}1qT3\0这种文风辩证运动性,也正呼应着主体运动、生成、毁损之变易性(Beyda, 2005;安妮・拉弗尔著,严和来译, 2015)。心理学空间 d5@2~0Bq#S;n*[

心理学空间k!aNDT)C

人类主体,不宁方来,心理学空间b)e(g#of

FS#w1B%N~0比形天地,受气阴阳。

Vj$kQ2Gr"_Z2` ]0心理学空间0_r"eP{H

物量无穷,终始无故,母婴抱持转头空;生而无悦,死而不祸,真假自体红尘梦。(申荷永,2015)

F5PC%@ g_b_0

{(Q9S5\7v;S@0天地万物之情,既可以在温尼科特著作中看到,也可以在荣格、在叶文洁、在文革创伤、在母婴关系、在易经卦象、在星球运动中窥见。雄浑飞越七十载,滋润旷达五万年。母性的伤疤孤单地持存过,夕阳的贫穷在九天微光中矗立,带给我们崭新如微信朋友圈的生活。

q-g3@E(mAaU0

参考文献

d b9B+k!C2c!t5K0

~/~,S%a:ba^F0安妮・拉弗尔著,严和来译.(2015). 百分百温尼科特. 漓江出版社.心理学空间O.Np1g?w:s8Z'woPI

心理学空间k^&iS Q"Tw$i&z

郗浩丽.(2007).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南京师范大学).

%~PY@u)Q(S0Dp,v m&y0

7J I7M5\K0郗浩丽.(2007).儿童攻击性的精神分析式解读——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 111-115.心理学空间 pk6?5L;YA2Q'f1L2v

,e*];~p(e w0罗德曼(Rodman)著,吴建芝等译.(2016).温尼科特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w\;w4a8Ztr ~&x0

W$shly*C Qlj`0~9P0奥格登著,殷一婷译.(2017).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w E5X~h,b3|hBr

心理学空间$t1i~2U i

申荷永.(2015).抱持。心理分析,2015年1月第1期,96-98页.心理学空间6zYX;V_2\J*_F|

心理学空间 @p9pe'x(H#z@

祝士媛. (1959). 徐水人民公社幼儿园考察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29-36.心理学空间#|$My(t9r~ V1X)WG'W

U1s;Xv/I(rL{s0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a).婴儿与母亲.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V3Kj+k EN0心理学空间@q/wUJI/A

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b).家庭与个体发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5-23页.心理学空间Aa+Z#Z8O*]7H

心理学空间;k'g$q.Q_&tg

Beyda, A. (2005).Playing and ultimate reality: dialectics of experience in Jung and Winnicott. Psy.D dissertation. Wright Institute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心理学空间M5zzb&wS

心理学空间z9p9C.pA+a/T

Meredith-Owen, W. (2011a.) ‘Winnicott on Jung; destruction, creativity and the unrepressed unconscio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6, 1, 56–75.心理学空间6k^MN-u&W:W{

心理学空间UgV[$Dom3G3J

——— (2011b). ‘Jung’s shadow: negation and narcissism of the self’.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6, 5, 674–91.心理学空间eg/{v2u%J\!A

a,l+k"oxLXS0——— (2014). ‘On revisiting the opening chapters of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Ch. 1. In Transformations: Jung’s legacy and clinical work today. Eds. A. Cavalli, L. Hawkins & M. Stevens. London: Karnac.

m6or(M8hh0心理学空间} ~8k1c9ebj;~

——— (2015). Winnicott's invitation to 'further games of jung-analysi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0(1), 12-31.心理学空间/KPRE1O"Ue$y"c.E6Z

Jx jWe5t7C0Morey, J.R. (2005). Winnicott's Splitting Headache: Considering the Gap Between Jungian and Object Relations Concepts. J. Anal. Psychol., 50:333-350心理学空间{XC8uUo

心理学空间oL0iM#a!lwX5l

Ogden, T. H.(1986). The Matrix of the Mind.. Object Relations and the Psychoanalytic Dialogue. Northvale, NJ: Aronson; London: Karnac.心理学空间O6]9V)E JWu/B*tf

心理学空间P!r0[v9f$C8q:j(K9d

Ogden, T.H. (2001). Reading Winnicott. Psychoanal Q., 70:299-323

9iN;~@9`#d!we(]~0

G+N4Y dx(J \%iD%`0Saban, M. (2016). Jung, winnicott and the divided psyc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1(3), 329-349.

+{ F7|3v'XA0心理学空间:B:M olD

Sedgwick, D. (2008). Winnicott's Dream: Some Reflections on D. W. Winnicott and C. G. Jung. J. Anal. Psychol.,53:543-560Winnicott, D. W. (1969). ‘The use of an object’. Int. J. Psycho-Anal., 50, 711-16

!NN]*Vh$Ro0

mEz|D(zt0Winnicott,D.W.(1949).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0: 69-74. [Also in:Collected Papers, 1958a (pp. 194-203).]

u%R0y&s\ w0心理学空间%\)`D^j*S ozJ$dtq

Winnicott, D.W. (1964).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By C. G. Jung. (London: Collins and Routledge, 1963. Pp. 383. 45s.). Int. J.Psycho-Anal., 45:450-455.心理学空间~0u,?Tw8oc$w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温尼科特
«心易八法简介 专业文章
《专业文章》
《受伤研究者》The wounded Researcher 引论»
延伸阅读· · · · · ·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