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做自己,其实没那么容易
时间:2018年07月18日|1736次浏览|1次赞

在心理成长领域,有一个说法叫“做真实的自己”,什么叫“做真实的自己”,我的理解是能体察到自己的感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真实的想法,这个过程,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并不难,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万般不容易。

   因于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存在以下的情况:

1)    不知道自己的感受

2)    不相信自己的感受

3)    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点: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的表达非常“理智化”,啥事上来都是一二三的讲道理,和他在一起感觉像参加了一个辩论赛,或者像是遇到了十万个为什么,凡事都能分析个三二一来,也可能表现得像个“木头人”,你问一句他会答一句,但都在事务性的方向上交流,如果你问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往往无法回答,或者回答的完全没有感受层面的内容,还是一堆思考和道理,有些老师会戏称这样的人为“绝缘体”。

 

比如他被人拒绝了,你问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可能说:“我感觉到他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不认同我,这也是正常的,没有人和会另一个人的想法完全相同。”这个回答里面我们不难看到,完全没什么感受。有感受的回答可能是这样:他拒绝了我,我很伤心,他拒绝了我,我很愤怒,他拒绝了我,我很委屈。后面的这些回答里,重点都回到自己的内心,在体会自己情绪上的变化,而之前的回答,是分析和判断上,是在逻辑上思考,而完全没有感受。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比如一个人,被同事要求帮助做很多份外的工作,结果同事把本该自己的工作大部分都分给他了。他自己内心其实很愤怒,很抵触。但他不会接受自己这个感受,会自己给自己讲道理,比如他会想,也许他是觉得跟我关系好,才给我这些工作。在不自觉的说服自己,甚至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道德的角度以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当自己面临一些选择时,也会很犹豫,容易被别人说服,仿佛自己的感受似乎没有别人的更有说服力,更加正确。

 

第三种,就是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害怕真实感受的表达引起灾难性反应。比如被别人嘲笑了,内心很不舒服,但不敢和对方冲突,害怕一旦表达了不满的情绪,就损害了个人的形象,让别人觉得自己不是大气人,不是能包容的人,这会让自己特别羞耻,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人。也或者恐惧于自己一旦表达了不舒服,会受到人际中的排挤,遭到对方的记恨,甚至是整个人际圈子里人的厌恶,大家再也不喜欢自己了。

 

实际工作中,很多人真实的体验比我描述的更复杂,他们不是不想和自己在一起,不是不想和自己的感受能够联结起来,不是不想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他们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非不愿,是不能。于他们自己而言,如陷泥淖,内心里也许是万般挣扎,结果可能是超陷越深。

 

何以一个人会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呢?如果简单精暴的说,在他成长的环境中,这些是不被允许的,一个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的时候,可能是被无视的,可能是被忽略的,可能是被否定的,可能是被攻击的,可能是被嘲笑的,可能是被羞辱的,可能是被呵斥的,也可能会被定义为不懂事,不知羞,不孝顺,于是,这一份感受慢慢就不敢、不会、不能了。

 

举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想吃一个冰琪淋,妈妈没同意,孩子很伤心,哭了。妈妈受不了孩子的哭闹,可能会训斥道:你怎么这么好(第四声)吃,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让你吃是为你好,你还敢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在商场里,或者再哭我就揍你。也许还会说:你看你哭的样子,怎么不觉得丢人呢,我都觉得丢死了。再有甚者,谩骂加一顿暴打。

 

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可能就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了,因为表达了也没有用,孩子就绝望了,而需求不满足时产生的那些情绪也是不被允许的,自然也要想办法让自己感受不到,不然一直陷在这些情绪里怎么活啊。所以我们的感受就没有了,这在精神分析里叫防御,把太痛苦的感受弄到自己感受不到的地方,让自己尽量舒服的活着。那怕后面能感受到一些,也不能相信,也不敢表达。或者说,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情绪,只知道我不开心,那一堆的情绪,因为没有被命名,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如何触碰到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感受,慢慢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总得来说,就是体会到被允许,一方面,自己有觉察的去尝试,从一些小事做起,从安全的关系里开始尝试。另一方面,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一个咨询师,在被允许被接纳被理解的氛围里慢慢卸下防御,慢慢敞开自己,慢慢感受新的体验,慢慢变得不再那么敏感,不再那么恐惧。

 

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会有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认为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就是完全放纵自己的感受,不分场合和地点,不分人物和对象,当然对于一个从没有体会过感受的人,能去表达感受确实是值得欣喜的。但很快会发现,我们允许我们的感受,体会我们的感受,表达我们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肆意发泄你的情绪。在现实人际中关系中,你可以要求,你可以表达,别人也可以拒绝,别人也可以不接受。

 

这个过程,有一个跨越,从心理成长的层面到了现实的层面,在心理的层面,我们拥有任何感受都可以是合理的,但在现实层面,并不是所有的感受都会被接受。一个人如何能够灵活的有弹性的有选择性的表达自己,是人格健康的另一个重要的纬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