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应对办法
时间:2011年05月30日|1552次浏览|1次赞

一、焦虑与考试焦虑

焦虑是面对危险事件或不确定事件时人和动物的应激反应。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神经的适应机制。

焦虑是几乎每位考生考前都出现过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由应考情景引起,主要表现为紧张、忧虑、不安、烦躁等心理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注意引导,就可能会出现自信缺乏、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等现象,并伴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发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频率增加等,直接影响考试成绩;严重者还会出现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精神崩溃等

1.考试焦虑是个体积极的表现:

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感觉到考试压力,就怀疑患了考试焦虑症,越怀疑就越紧张,坐卧不安。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一点都不紧张的人,才是一个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的人。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情绪。 适度焦虑(适度紧张),过度焦虑

2.考试焦虑的表现: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

考前焦虑:计划突然被打断,考试临近。坐卧不安,看不进去书。躯体疾病:消化不良。

考中焦虑: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在考试中忘得精光,许多考题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来,焦急、坐卧不安,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大脑或不听使唤。长期: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

二、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特质性焦虑和状态性焦虑   杞人忧天

正常焦虑和神经过敏性的焦虑

1、不恰当的自我期待,即成就动机太强

    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往自己十全十美,表现在考试中就是对每次都要求比别人考得好,小小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情绪反应;有些人则因家长或老师对其成绩过分关注。这两类人都会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了头脑。(测验都要得满分)

2 、对考试失败的过分担忧

万一考砸了怎么办?” “如果这次考砸了,家里会……同学会……老师会……”

难于集中注意力,难于入眠,记忆力衰退

答错多了很难堪

3 、过去的考试失败的经历困扰

相当部分的学生有过在大考中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阴影,特别是面对失败时的一些负性情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自责,痛苦的体验等)便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了。当面对新的考试时,当前的考试情景便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从而引起情

绪的波动。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从而使人无法从容应考

4 、用脑不科学

长期打疲劳战,结果整天头昏脑胀,学习效果很差

大脑需要营养:补充蛋白质

    大脑需要氧气:进行户外活动和有氧运 动(做操)

抑郁、强迫、焦虑症来自于用脑的卫生问题

5 、学习力低下、学习方法单调

一部分考试焦虑者是因为平时学习效率低下,心理没底而焦虑。

长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复习一门功课,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效果。

学习力归根结底是记

忆力和注意力的问题

6 过度的期望和压力

三、积极应对考试焦虑

1 、形成合理的认知

   考试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形象

   心理学家调查也发现,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正常和轻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占51.6%,明显考试焦虑的有34.2%,考试焦虑严重的有14.2%。错误认知:就我考试紧张,别人都那么轻松应对。考场人都紧张

心理学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焦虑和学习效率的倒U关系。它揭示:如果人毫无压力,缺乏紧张会导致学习动力缺乏,不利于学习;而过度的焦虑紧张又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对考试而言,也是如此。带着适度的紧张应考,会激发人身体的应激水平,激起人的挑战精神,这将有利于我们超水平地发挥。

2 、进行正确评估

问自己(1)我怕什么?(或是我焦虑什么)(2)我为什么怕?(或是为什么会焦虑)

要对这些做直截了当地探索,越具体越好,最好拿出纸笔来,清楚地写下来,问题才会明朗,仅用头脑想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焦虑往往是无对象的,是想象出来的,当搞清楚了惧怕的对象时候,当这对象具体的时候,往往就不再表现出惧怕。

3 评估现在的实际情况

n       现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是某科基础差还是没复习好,所以才担心中考失败)

n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 某科的某一部分不好?还是其他?)

n       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再加强 、请教老师……

n       我决定用哪种办法?(请同学帮助)

n       什么时候开始做?(明天就开始)

4 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高效学习

学习力的三大要素: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注意力问题的五种具体的表现:

一、注意集中在无关的活动上,不能注意细节,大脑的自控出现问题、保持注意困难

二、出现多动、不分场合、不分目的的乱动

三、出现冲动、答案脱口而出、打断他人和强行介入

四、唤醒不足,一学习就犯困,一走神就难以回来

五、经常逃避、不喜欢从事需要持久脑力活动的任务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