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神分析会被现代心理学抛弃?

  • 周叶

    2017-11-21 03:47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56246/answer/258446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经有答案从实证主义角度说得足够了。最近刚好读到一些相关的内容,可以从医学以及其延伸来谈一下弗洛伊德理论,以及衍生出的精神分析之类的疗法为什么现在不受主流(社会、医学及心理学)待见。主要的参考的是美国的情况。

    大概的背景就是二战前后。首先,心理学界因行为主义的兴起,不再关注精神分析诸如内心冲突、力比多之类用来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另外有一股『反精神病』的社会思潮,认为精神疾病是不存在的,只是政府啊用来打击不服从者的方法,(这种念头目前在国内大行其道),有大量的文学或者艺术作品反映这种思潮,比如著名的电影《飞越疯人院》就是这个时期的的顶峰表现。

    届时医生对精神疾病的知识其实几乎是完全空白的,主要原因就是之前一直延续弗洛伊德理论,没有实证基础,空有理论然后没法出拳。最严重的精神病人被关到了联邦的收容所下,药物基本没有广泛使用,精神分析师们倒是挺开心的,因为只有有钱人才付得起价格,而这些人,从目前的观点来看,很可能都不是有什么真正精神疾病的人,多半只是生活中遇到不顺。这个就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政府要保证投资精神卫生领域是在刃口上,保险公司要付治疗精神疾病账单,需要明确投资/回报比,需要明确其客观医疗诊断,而不是主观性的从而导致浪费。而彼时精神分析是主流,贵,时间长,有效还是无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战后(50-70年代)医学界的大事件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的偶然发现。同时,面对来自社会、政府的压力,以及医学自身要求进步的动力,医生和研究者需要更好的分类方法,需求同一套术语和可操作性的标准以满足研究中的peer review,当然以及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促使里程碑式的DSM-III 诊断标准推出(题外话,直到2014年推出DSM-V,依然延续了III的内在指导性思想,乐观估计20年内会出现另一次革命性改变,实现III最早提出的目标:诊断客观化-生物化)。医学界这么大的动静,很快的(十几年内)就把精神分析马上边缘化了。

    比如前面说的,1954年FDA批准了氯丙嗪治疗精神病(psychosis),这个药现在依然是个经典甚至很多地方在用,控制阳性症状很有效。精神病收容所1955年达到高峰有接近60万人被收容,而药物让部分控制良好的人回到家中;到了60年代,收容人数降低了15%,大约47万;进入80年代只剩下了14万左右。

    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也是发生不少有趣的事情的,比如美国心理协会/ APA把同性性行为从异常划分到非异常行为。据说当年同性恋团体每年在APA协会门口抗议,然后学会的人受不了吵就删掉了这条(这是玩笑话,不过抗议是真实发生在1970 - 1973年,而APA于1974年发布了撤销公告

  • 举报 #1
    心理空间 2017-11-21 08:46
    学习,这个小组的名字好像是哈希值啊!
你还不是该小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