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技术篇(一) :游戏治疗中的行为追踪技术
时间:2017年11月16日|2103次浏览

心情追追追!游戏治疗中的行为追踪技术

游戏治疗技术篇()

撰文者:刘佩汶

前言:力道十足的游戏治疗

      国际游戏治疗大师 Garry Landreth 曾说:「鸟飞、鱼游、儿童游戏」,意思是说「游戏」出自于本能和自发,任何文化中的儿童都会游戏,基本上儿童透过「游戏」来学习生活,所以「游戏」并不一定是浪费时间,反而对儿童的成长及其潜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台湾游戏治疗学会)

游戏治疗是相当有力量的,藉由游戏,大脑中需要计划(plan)、调节(regulate)与回想(recall,进而促成组织、管理、适应、跟随、记忆、避免分心与持续尝试,更可以达到帮助孩子自我表达、自我控制、延宕满足、创造问题解决能力、行为演练、情绪抒发、培养同理心等成效。 

※儿童初入游戏室,治疗师首先要注意的有几点:

一、需适时与孩童有「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意味着「我是关注着你的」,关心带来关系,关系也带来疗愈力的开始。

二、注意孩童的语言能力,同时将自己的语言水平调整到和孩童「同调」。运用相似的语言表达方式会让儿童觉得亲近、熟悉也会促成提供安全感的目的。

三、呈现一个「倾听」的肢体语言。研究中显示,不论是一般人际互动抑或是咨询室情境中,所谓的「非语言讯息」,也就是肢体语言等等,所传达的比例是远远高于口语讯息的。因此,保持一个舒服、放松、微微向前倾的姿态、开放的四肢、面向儿童…都是相当重要的细节。

实操技术:行为追踪

接下来,要介绍第一个治疗技术「追踪」(tracking)。追踪是什么呢?又要追踪什么样的行为呢?

      其实,追踪是一项不算太难,但却十分管用的技术。所谓游戏治疗的「追踪」,指的是要跟随孩童的「外显行为」,以不解释、不猜测的方式,加以客观的描述并且说出来给儿童当事人听。追踪当事人的目的是为了「监控」与「建立关系」。儿童当事人第一次进到咨询室中,可能会带着疑惑、怀疑、抗拒、不信任……等等的心态,借由追踪不仅可以集中治疗师的精神去监控孩子行为(追踪重要行为),同时也让孩童有被关心、被在乎、被关注的感受,进而产生信任的感觉,同时也意味着治疗师与孩童正在做的事是重要的。

在实作上,追踪技术分为两个面向,一为追踪「对象正在做什么?(孩子拿着的小对象,例如汽车、飞机等)」,二为「孩子正在做什么?」其中,前者较适合使用在游戏治疗的初期,后者则是在稍后运用。追踪技术也特别适合用于与没有太多面部表情、语言叙述、沟通的来访者工作,如此一来便较为容易打破沉默、成为与当事人工作的开端,也逐渐建立温暖与支持的氛围,解除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隔阂。 

追踪技术实操案例

接下来让我们举几个追踪技术的例子来示范:

      案例一:孩童进入游戏室,手里拿着一只玩具恐龙、一只玩具老鼠,让恐龙和老鼠并行前进。

此时治疗师可以进行的追踪反映是:

(1)  你让他们一起往前进。(客观的陈述孩童行为,注意不要标签化玩具的名称或种类,因为孩童可能会觉得恐龙是其他对象,可以询问孩子该对象为何、交给孩子来定义。

(2)  你用手掌在推动他们前进。(不只陈述孩童行为,更包含了身体施力的部位,让孩子觉察到自己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自己正在进行的行为。

(3)  它(恐龙玩具)正在一上一下的跳。(追踪对象状态

案例二:孩童进入游戏室之后,在摆着玩具的柜子前走走看看,偶尔停下来,又继续来回走动挑选玩具。

此时治疗师可以进行的追踪反映是:

(1)  物件被你挑选着,但你没有拿起任何一个。(追踪对象与孩童之间的关系。)

(2)  你不停地走来走去。(客观的陈述,让孩子理解他人所观察到自己的行为。

(3)  你看着他们好像在找什么。(进一步让孩子有机会连结自己的行为和意图之间的关联。

在追踪行为的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有无加入个人的主观评断,例如:「快与慢」、「美与丑」等。也要注意是否落入了「是、非」、「好、坏」之分的评价?避免在初期阶段使用问句,因为单纯的追踪并不包含提问。问句容易将孩童导向抽象的思维而非体验,而此时治疗师也沦为对孩童使用「技术」,而非与之同在。

另外,治疗师对于来访者的行为不会做过多的假设或妄下定论。例如我们可以说:「他们一起在被你推前进。」,而不会说:「他们是好朋友,要一起走去玩。」后者像是治疗师已然预设了立场,认定孩子手中的玩具彼此是好朋友,却不够专注在当下孩童单纯的行为。

结语:追踪技术与治疗态度

最后,如同上述所提及的「与来访者同在」,为达到此目的,治疗师必须时时调准与来访者间的节奏与速度,并不是每一个行为都需要被追踪,这样会显得烦人、干扰当事人游戏进行。

追踪行为关键的功能在于「让来访者拥有掌控权」。当我们说:「你把他(恐龙)推往前进。」 或说:「他在往前进。」时,前者着重的是来访者是主宰者,决定着对象的动作与移动;后者则是讲述对象正在往前,但是以被动的方式由来访者控制;两种说法下,来访者都是拥有掌控权的。治疗师将追踪之历程全然贯注与聚焦在来访者身上,但是更要在内心中,存有「深深相信来访者是拥有控制权」的治疗哲学观。因此,治疗师必须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中是否有把来访者当作主人、一位拥有掌控能力的个体,实在地将治疗哲学体现在咨询工作中的每一句话,才能带来当事人具有疗愈性的转变。

Reference

Kottman, T2010. Play Therapy : Basics and Beyond .Alexandria, Virginia: Amer Counseling Assn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