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愿心灵被滋养,生命被安顿
时间:2018年08月13日|1401次浏览

意象对话,出新书啦


文/朱建军

 

多年前,有次偶然看到一段中学生的话:“每天,我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

 

“空虚”必定是缺少了什么。比如我们感到肚子空,是因为缺少食物;考试前感到心里发虚,是因为缺少知识。而这个空虚的中学生缺少的是什么呢?显然,这一代中学生是不缺少食物的,他们学的知识也不少,他们缺少的是别的东西。

 

当时我想,最理解这个中学生的应该是那些有钱又有闲的贵妇人,她们有足够的钱,不必为生活奔波,她们本来以为这样的生活应该是非常快乐的,但实际情况却是,生活异常空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简直是痛苦不堪。

 

但几年后,我发现最空虚的人可能并非贵妇人,而恰恰是当年那些空虚的学生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考上了最好的大学的那些大学生。现实中我得到了非常明确的印证,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徐凯文副教授,在北大这个中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大学中发现,可能有近40%的学生会有空虚无意义的感受,以至于他已经有足够的案例可以把这命名为一种心理疾病了:“空心病”。空心病的诊断一出,一时轰动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和一些新闻媒体,难道无数中学生日夜苦读,最后等着他们的就是一款时髦新病吗?这也让大家太难以接受和理解了。

 

别人不理解也不奇怪,因为站着说话的人不腰疼,而没有经历过真正空虚的人也不知道空虚的感受是多么痛苦—中学生的空虚还算不了什么 —北欧的一些国家是富裕而又闲适的,在发展中国家的民众眼里简直像天堂,但是,这样的国家中,自杀率却一向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因为他们空虚。这些为空虚而苦的人,最苦的是连诉苦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别人会说:“你这样成功和幸运,你还有什么苦的呢?”就好比被群嘲的“悔创阿里杰克马”,在人们心中,他们应该是完全不知道苦恼为何物才对。

 

 朱建军滋养与安顿我们的心灵新版

 

 

马斯洛说,我们的心灵需要爱,

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盐一样。

关于空虚,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有最简单清晰的解释。他说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低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比如饮食男女、攒钱防老,都是低层次的需要;中层次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必须要先满足,不然人连活下去都不可能,还谈什么心灵?但是,在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人就必须要满足中高层次的那些精神的、心灵的需要。如果这些精神和心灵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显然不会饿死,但是会活得非常空虚。

 

马斯洛说,我们的心灵需要爱,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盐一样。

 

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早就预言了世界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他的预言正在渐渐变为现实。在 21世纪,这个变化将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这就是计算机技术将使这个世界变为 信息化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人们所生产的主要是粮食。农业社会主要满足的是人们的生理需要。当然也不是满足所有生理需要,只不过“吃”是农业社会的中心问题。

 

在工业社会,人们主要的产品是工业品,是各种生活中要使用的器物。它满足的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更多的是满足人们虚荣心的需要,我们要更好的汽车和名牌服饰,不仅仅是为方便和保暖,更是为了让别人羡慕。

 

而在信息社会,人们生产的将主要是信息。王大妈(或者李家婆姨、赵大娘)也许会不屑地说:“信息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服穿啊?”是的,信息不可能填饱我们的肚子,不可能穿在身上当衣服,但是它可以提供心灵的营养。

 

在 21世纪,吃饱穿暖将不是太大的困难,于是人们开始探寻心灵的需要。

 

 

心灵最深的需要,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感

实际上除了爱,我们的心灵还需要许多其他的东西,需要在痛苦的时候,有倾诉的地方,有一个人能倾听自己;需要有一个朋友,可以在闲暇的时候无边无际地漫谈;需要知道新的有趣的东西,让我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需要自己的人生有意义……

 

这些都是心灵所需要的营养,所需要的“盐”。大地不仅仅生长粮食滋养我们的身体,也生长鲜花滋养我们的心灵。黄山谷说过,人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黄山谷所说的书,显然不是指高考复习题集,也不是地摊上半裸女郎封面的杂志,而是滋养、安顿我们心灵的书。

 

心灵的需要并不是阳春白雪的奢侈品,而是每一个人的需求。

 

它是我们感动时的眼泪,是在美的事物面前的惊讶,是我们喜悦时脸上的阳光,是我们痛苦悲哀时的安慰,是我们握着朋友的手的温暖……

 

而心灵最深的需要,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感。只有意义感能带来最持久和深刻的满足。是的,吃饱穿暖是生存的基础,但是吃饱穿暖了又能怎么样呢?是的,有人可倾听自己是好的,但是如果我们的人生从根本上没有意义,我们又有什么可以和别人说下去呢?是的,手机上的东西也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杰克马”就算是有几百亿在手,那又怎么样呢?他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几十万一年已经足够。而如果他询问自己的内心,我做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没有得到一个让自己无比充实的答案,那么这所有的钱也无非是一个可能有用的条件而已,而不是生命本身。

 

 朱建军新书《滋养与安顿我们的心灵》

 

那么,什么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呢?

 

最有意思的心理学原理出现了,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选择或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没有任何人,能够告诉一个人什么是他的生命意义。这个人能从中获得意义的事情,对于另一个人也许会毫无感觉 —就好比一个人所贪恋的美味,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不能下咽。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去体验,自己主动选择而不是盲目听从别人,他就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啊,这就是我所要的,这就是我想得到的人生。然后他就感到了心灵被滋养,生命被安顿,而他会明确无误地知道:有了这样的生命,我没有白活。

 

为什么有人会得空心病,会空虚,会感到无意义,不是他们得到的太少,而是他们没有和自己真正的心在一起。他们追寻着父母告诉他们应该去追寻的东西,或者追求着社会上多数人所追求的东西,但是当自己的心灵没有参与选择的时候,心灵会拒绝这些东西,于是心灵不能从中得到滋养,于是枯竭而空洞化。

 

所以心理学不能告诉你,什么对你是好的,但是心理学可以告诉你,你应该勇敢地去投入生活,勇敢地选择,你选择的结果对于你最终才总会是好的。因为你的心会感觉到哪个更好,而感觉真的得到了生命,从而感到活得有意义。而对你自己更好,也必定会对别人更好,因为一个充实的、满足的、幸福的和有意义感的人,总是选择去爱而不是恨。

 

去活出自己吧,去发现自己的意义,人生就是一个最奇妙的发现的历程。也许你能从这本书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朱建军新书《滋养与安顿我们的心灵》


购书方式:

1、当当网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319855.html

标签: 朱建军  朱建军新书  滋养与安顿我们的心灵  意象对话新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