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芬那留斯简介

  • 心理空间

    2019-05-09 16:41

    阿芬那留斯是德国著名的伟大哲学家,也是他开创了经验批判主义,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和人们的广泛认可,并且在这段时间中也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包括《纯粹经验批判》以及《人的世界概念》等文章。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阿芬那留斯简介中有着一些大致的介绍,那么阿芬那留斯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阿芬那留斯经验批判主义

    阿芬那留斯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全名是理查德•海因里希•阿芬那留斯,在1843年的时候出生在巴黎这个地方,但是他却是个正统的德国人,在德国也是个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经验批主义的开创者之一。在早年的时候他曾经在苏黎世、柏林等大学学习过哲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后来到了1875年的时候成功的成为一名哲学系的博士,并且开始担任哲学讲师的职位,两年之后他开始在苏黎世担任哲学系的教授,一直到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才离开了这个职位。他在苏黎世开创了哲学学会,并且担任这个学会所开发的会刊主编的职位,在1888年的时候发表了著名作品《纯粹经验批判》,两年之后又发表了《人的世界概念》。


    另外阿芬那留斯简介中还介绍了他的一些理论思想,在他看来理论和经验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地方,而且还有着先后出现的顺序,应当运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叙述经验的概念和关系。而且阿芬那留斯还果断的断定人世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物体的反映,大脑也并不是思维的存在地点。

    阿芬那留斯是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在当代乃至现在的哲学界他都存在着深远广泛的影响。身为经验批判主义的创造者之一,阿芬那留斯的贡献是极其伟大的,早年时期在苏黎世以及柏林等大学学习过,并且对哲学有着非常特殊和新颖的见解。这些经历都对阿芬那留斯思想产生了影响,那么阿芬那留斯思想是怎样的呢?




    阿芬那留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之中,他提出了非常重要的经验批判主义,在他看来不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把主体和课题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并且还将自然世界本来存在的面容进行了扭曲,而阿芬那留斯的思想则是想要恢复从前统一的图景。阿芬那留斯觉得在自然世界中并没有物理甚至心理中的某种物体存在,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纯粹经验,也是一种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的理论。但是这种将物质和精神思想进行统一的感觉,并没有超出人们对其他主义的对立思想,实际上也可以认为这是主观上出现的唯心思想。

    另外阿芬那留斯思想中还认为理论和经验之间存在着某种地方的相似,并且还有着先后出现的顺序,也就是说要用最为简便的方式来讲述经验的存在和关系,而因果以及实体存在的原则也是非常复杂的讲述形式,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同时他还肯定的认为人们所产生的认识并不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反映,而思维也并不是一定会存在大脑之中。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举报 #1
    心理空间 2019-05-09 16:45
    阿芬那留斯

    一、        阿芬那留斯的生平活动  

    阿芬那留斯(Richard Avenarius,1843-1896)出生于巴黎一个书商家庭,曾先后在苏黎世、柏林、莱比锡研究生理学、语文学和哲学,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77年起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直至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哲学――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1876)、《纯粹经验批判》(1888-1900)、《人的世界概念》(1891)、《关于心理学对象的概念的考察》(1894-1895)。他在1877年创办了《科学哲学季刊》。这个杂志对于促进经验批判主义的流传起了很大作用。

    二、对经验的批判
         他既不同意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经验看做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也反对以外唯心主义把经验看做纯粹的主观内省。他的经验批判要“清洗”掉夹杂在经验概念中的一切与经验无关的内容,使经验成为“纯粹经验”或者“完全的经验”。夹杂在经验概念中的非经验内容有两类。一类是有关估价的,即人们把自己对于对象3所作的伦理和美学的评价(对象好坏、美丑等)当做是对象本身的特性;另一类属于拟人化的,即在人类知识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往往用拟人化的观点来解释自然,把人的特性当做自然对象的特性。
          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既要求从经验中“清洗”掉作为经验的客观基础的外部世界及其因果性、必然性等客观联系,又要求“清洗”掉评价的研究;拟人化的等主观的内容,那么在经验概念中所剩下的就只是超乎二者之外的第三种东西,即既可以成为物理的东西、又可以用为心理的东西的纯粹经验。它是一种申述的、经验的分析概念,在这种申述中没有掺入任何非经验的东西,因而这种申述本身不外就是经验,没有越出经验之外。这种观点正是休谟主义的翻版。在他看来,传统唯物主义的不以人为转移的物质概念是空洞的抽象;以往哲学的实体不过是主体用来将各种变化联系起来的一种“理想的点”,并不是什么独立存在的东西。存在的本身实体,而是感觉。

    三、 自然的世界概念和原则同格论
        阿芬那留斯称其经验批判主义的世界观为“自然的世界概念”。他认为环境(包括他人)与我的思想和感觉同在。自我和环境是同时由我的经验(思想和感觉)发现的。离开了我的经验既谈不到自我,也谈不到环境。它们都是被当做属于某种经验的东西来体验的。
          他的自然的世界概念由经验和两种要素构成。经验的内容指已被发现的东西,即自我、环境及其组成部分(包括他人)、经验各部分的依存关系。

    经验实际上是指自我的经验。假说所指的主要是自我对周围的人的运动(例如说话)所赋予的那种意义。换言之,我们必须假定周围的人也像我一样同这个环境发生依存关系,同我一样说话和行动。因而他们同我一样具有其各自的自我及环境的经验。自我和他人在这方面原则上完全平等。为了研究自然的世界概念,既可以从自我出发,也可以从周围的任何人出发。
          原则同格论就是指经过“清洗”后的“完全的经验”中或者说自然的世界概念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原则同格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作为主体的自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关系之中。自我与环境总是被一起发现的,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也没有主体。正像自然的世界概念中的经验不只是个人经验、也包括他人经验一样,作为原则同格的中心项的也不只是个人的自我,还包括他人的自我。
          阿芬那留斯企图以原则同格论的观点来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他认为二者都把主体和客体(自我和环境)的关系当做从属关系,把由纯粹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

    四、生命系列规律说和反嵌入论
        如果说自然的世界概念和原则同格论主要是表现了阿芬那留斯的世界观的话,生命系列规律说和反嵌入论则主要表现了他的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过程分为独立的生命系列和附属的生命系列两个过程。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C)与环境的刺激(R)之间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即包括R作用于C,使C平衡遭到破坏;恢复平衡的过程;平衡得到恢复这三个阶段。C的平衡状态就是维持生命的理想状态。这一破坏和平衡的过程只是人的大脑中所发生的生理过程,与人的意识、心理活动无关。后者是指与前者相类似的意识和心理的平衡的破坏与恢复的过程,即从不熟悉的东西引起人的不安,破坏了人的常态,到人力图理解和熟悉,最后消除不安,恢复常态的过程。他强调不能人的心理反应是对物理刺激的反应,不能把R作为自在之物。在他看来,感觉、知觉等经验内容(E)是C系统所引起的,C的确受R的刺激,但E并不是R的产物,更不映R。在R-C与C-E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函数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阿芬那留斯关于生命系列规律说在认识论上的实质主要在于:它否定了人的感觉、思想是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对象的映象,否定了人的正确认识是主观符合客观,而把感觉、思想仅仅当做是人在受到外部刺激以后所作出的生物学的反应,即人的生物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刺激的手段。某一种思想、观念只要能用来应付环境,或者说恢复有机体的平衡,那不管它们是否符合实际,都应当加以肯定。例如,小孩将花朵在风中抖动的事实解释为花怕冷从而使小孩的神经系统恢复了平衡,它与其他能使人恢复平衡的解释具有同样的价值。

    生命系列规律说从正面阐述了他的认识论观点,而对嵌入论的批判则表现了他对传统认识论、特别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批判。所谓嵌入,指的就是把知觉与其对象相分离而置入人的意识中的现象。唯物主义反映论承认对象(外部世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对象的映象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这就出现了对象与关于对象的映象相分离的情况。唯心主义同样是嵌入论因为它们都以主客分离为前提,而主客二元分离正是嵌入论的基本特征。他则把主体和客体都归结为同一的纯粹经验。
  • 举报 #2
    关令尹 2019-05-09 20:30
    亨利的大哥的大哥,新经验主义的大哥大。很好奇一个人在提倡“纯粹经验”的同时还能做到“众生平等”,认为“他人”与自己一样,也有同等的自我。我不知道大哥大是怎么做到的。
    包括纯粹经验主义在内的一切纯内省认识论都很容易导致唯我论,进而是自我的极度膨胀。纵然是戴上无我论的假面具,也遮不住满脸的虚妄自信。佛教式的众生平等并非出自同理心,更非源于公平之心,而是因为极度的鄙视——因为世界全是渣,除了我都是渣,所以老子全都不在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金刚经》传了没两百年,“众生”就变成了一句骂人话,犹言畜生。并非国人太有创造力,实乃佛理(属于古典的纯内省认识论)的先天逻辑必然性所致。
  • 举报 #3
    心理空间 2019-05-10 21:40
    这位老先生,首先提出了Introjection(内摄)之概念。
  • 举报 #4
    关令尹 2019-05-11 09:57
    心理空间: 这位老先生,首先提出了Introjection(内摄)之概念。
    这种高主体间性的概念居然是由他提出的,非常神奇。他具体是怎么讲的?
你还不是该小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