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蛇吞掉的象

  • 心理空间

    2019-01-04 08:30
    被蛇吞掉的象

    我们不能忘记在圣修伯里的成长过程中,当时的环境氛围是相当具有幻灭感及愤世嫉俗的,他时常周旋的所谓重要生活无非就是与人谈论桥牌及钱财之类的事物。因此,某方面来说他有充分的理由反抗这一切,并抓紧他内在艺术及整体的人生观。同时,也对于这样的成人生活感到厌倦、憎恨,并带着革命使命与之作对。我们可以相当清楚的看见,他以隐微但又中肯的方式嘲笑成人的生活。

    但是在此同时,他并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拉出童年世界,又不至落入对成人生活唯一价值的幻灭。如果你将这一点与图画的象征意义相结合,就显得更糟糕,因为大蟒蛇显然是吞噬性母性的意象,更深入的解读则是无意识的吞噬面向,这让生命有份窒息感,也抑止了人类的发展。当个体被无意识所击败时,将个体紧紧抓住的正是那带有侵吞或是退行本质的无意识面向,也就是那种回头看的倾向。你甚至可以说,大蟒蛇表现出朝向死亡的一种拉力。


    被吞掉的动物是大象,因此我们需要先看一看牠的象征意涵。直到古典时代晚期之前,欧洲国家对大象都不甚知悉,在那之前并没有太多的神话素材是关于大象的。然而,在古典时代晚期之后,大象开始展现极大的重要性。当亚历山大大帝前往印度时,他首次看见大象,在那之后大象被带入欧洲。罗马人在那之后将大象当作现代战场上的坦克一般来使用。如果我们阅读一些对于大象的著述,可以发现有极大量的神话幻想是绕着大象而转。据说:「牠们是非常贞节的,一生只交配一次,同时有着非常神秘的交配方式以生产年轻一代,因此」根据中古世纪的报导显示:「牠们带有婚姻贞节的寓意。就如同独角兽,大象也喜爱处子,同时也只能由处子及处女所驯服,这一点指出了基督化身的母题。」据说大象代表着不能被征服的坚忍力,同时也是基督的意象。

    古代认为大象极具雄心,如果牠们没有得到应得的尊荣,会因为失望而死,因为牠们的荣誉感极高。蛇喜爱啜饮大象的冷血;牠们会偷偷钻入大象脚底并噬饮大象的鲜血,而突然间大象就会倒地不起,这就是为什么举凡大象看见蛇,牠都会猛然上前一脚踩下。在中世纪时代,大象代表慷慨之人,但是也带有不稳定及情绪化的特征,因为据说大象是慷慨的、聪明的,因此牠是沉默寡言的,但是一旦牠落入盛怒情绪,感官娱乐没能将之安抚下来,唯有音乐能让牠心满意足。

    前面这段话是我从一本有趣的书中所摘录的,书名是《象征性的博学多闻者》(Polyhistor Symbolicus),由耶稣会的神父尼古拉斯·柯西纽斯(Nikolaus Caussinus)所作,书里提供了关于大象的有趣故事,他一方面总结古代的俚语所言,同时还加上一些中世纪幻想。「大象时常沐浴,」他持续说到:「同时用花朵来为自己增添香氛,因此牠们代表净化、贞洁及对上帝的虔敬崇拜。」这一点显示欧洲人所经历的是等同于当非洲人第一次遇见大象时的情况:他们将英雄的原型(archetype)投射在大象身上。在非洲,当人得到狮子的封号时,会被认为是极具尊荣的一件事,但是个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尊荣却是大象的封号,这被认为是远远超过狮子的封号,狮子所代表的是酋长类型的勇者意象,而大象则是巫师的原型,牠同样带有勇气,但是除此之外还带有智能及秘密的知识。因此,在非洲社群的阶层中,大象代表着得到个体化(individuation)的人格。

    而奇特的是,欧洲人也主动在大象身上投射出相同的特质,同时将之视为神圣英雄的意象,也就是基督的意象,牠有着杰出的品德,除了情绪化及倾向于暴怒两点之外。这是让人感到讶异的,但是那两点正是圣修伯里的两项显著特质,因此可以说完全就是他个人特质的图像。他本身是隐微、贞洁的—某种程度上是对感觉的敏锐性——相当具有雄心壮志,同时也敏感于一切会影响到个人荣誉的事物。他持续的找寻心中所想的信仰——他并不敬拜上帝,因为他并没有找到上帝——但是他总是在追寻中。他是慷慨、聪明以及沉默寡言的,但也是易怒的,而且有落入恐怖暴怒情绪的倾向。

    因此,在那张大象的图像中,就带有让人感到讶异的自我描绘,而我们也可以从中看见,原型的模式透过单纯个人的方式而得到说明,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异。大象是成人英雄的典范幻想,而这个典范幻想——亦即他灵魂中自己想要变成的样貌的意象——被吞噬母亲(devouring mother)所吞回,这第一张图显示了整个悲剧。我们常会见到儿时的梦境预示出二十或三十年之后的内在命运。第一张图画显示出圣修伯里有着英雄的面向,相当鲜活且被激发,但这个面向从来都没有真的被经历,却是被无意识的退行倾向所吞回。正如同我们所知道的后续发展,他是被死亡所吞回。

    吞噬母亲的神话自然也应该连结上他真实的母亲,但是因为她仍在人世,显然的,我不太愿意对她做太多的评论。我最近在一份报纸上看见她的照片,显示出无论她带有怎样的特质,她都是个相当强而有力的角色。她是个高大壮硕的女人,报纸上的文章提到她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对于各式活动都感兴趣,亲身尝试素描、绘画及写作,是个生动且充满活力的人,尽管如今年岁已大,仍然是相当强健。显而易见的,要一个敏感的男孩从这样的母亲影响中抽身,必然是相当困难的。据说她总是预期儿子的死亡,有许多回她以为儿子已经死了,还很戏剧化的穿戴着大片的黑纱,就像是法国女人成为寡妇时会喜欢穿着的样子,但是后来相当失望的必须再一次将黑纱脱下,因为儿子根本还没死。因此,我们所谓的死亡母亲的原型模式就在她的心灵中鲜活上演。在我们的社会层级中,死亡母亲的原型并不被公开承认,但是当我遇到下述的经验当下,我感到震惊不已。

    我当时需要去某地见某人,我去拜访的屋主有个永恒少年儿子,这儿子几乎都被母亲所吞掉了。屋主是单纯的一家人,他们经营面包店,儿子则完全都不工作,成天只是穿上骑马装到处闲晃,是个典型的风流公子哥唐璜一族,相当贵气同时每四、五天就换一个新女人,不过这些都只是我从闲话八卦中听到的。这个年轻人有次带着女友前去苏黎世湖玩水,经典的剧目出现——如同歌德会用的描述方式——他边将她抓住的同时,自己就边沉入水中,最后俩俩都沉入水里。女孩子最后被救起,但是当他被救出水面时早已断气。这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但是当我再度回到这个屋子时,正好遇到那个母亲,她当时是个寡妇,我对她至上哀悼之意,对她说当我听到这个可怕的意外时,是何等的难过。她邀请我进入屋内,并带我到起居室内坐下,起居室里摆放着她儿子死时的巨幅照片,四周都是花朵,摆设的就像是英雄的坟墓。对此她表示:「看看他!他死亡当时的面容是何等的俊美。」我对此表示同意,接着她微笑说:「是这样的,我宁愿像这样拥有他,也不愿意将他送给另一个女人。」

你还不是该小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