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经验的阐释
时间:2016年12月14日|1866次浏览|2次赞

治疗师对患者主观感受的阐释代表了治疗师对患者主体性的理解,会受到治疗师主体性与理论体系的影响。

因此,语言阐释并不是对患者客观事实的澄清,它是基于当下的背景或者“此时此地”治疗师对患者主观感受的理解。

从解释或者构建的角度来看,阐释并不是基于患者过去的真实经历,它是以患者当下主观感受以及经验组织原则为基础。对患者而言,阐释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治疗师的阐释是否具有自体客体功能。

阐释,基于咨访双方的经验构建而来,也是信仰体系的另外一种形式。患者之所以能够接纳治疗师对他们主观感受的阐释,是因为这种阐释对他而言具有意义,可以帮助他重新组织自身经验。

即使我们不以“真正正确”为标准判断治疗师的阐释,我们仍然相信,有些阐释可以促进经验的转化;有些阐释虽然具有组织性,却不具有转化性。对解释或者构建的误用不利于患者的发展。有些阐释虽然是对患者过去经历或者无意识信息的构建,但其不关注患者主观感受、关系背景及情感,这样的阐释是具有破坏性的。“那些遭受了父亲性虐待的人就做你这样的梦”,这样的阐释就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它虽然企图重构患者的真实经验,但忽视了患者的主观体验。我们不能通过主观感受推断客观真相。

(前世记忆的解释)作为一种矫正经验,这种干预方式可以促进防御的僵化,不能促进患者的自我成长与发展;确切的说,这种体验确实具有组织性,但是不具有转化性。

从主体间的角度出发,记忆、幻想和体验的个人意义都是分析咨询的中心,这些意义不一定要同过去或者当下的事件相匹配。然而,患者与治疗师共同讨论这种构建的主观性是很有必要的。

阐释离不开主体间场,患者倾听阐述时的感受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患者认为治疗师的阐释是对自己的责怪或支持,是让人满意的、具有破坏性的、发自内心的或造作的;而患者对阐释究竟有什么样的感受仍然更多地取决于当下的主体间背景。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第六章 主体性经验的阐释


这个部分对于阐释的解释比较详细,尤其是阐释发生作用的条件,即主体间背景,阐释本身的自体客体功能。

其中,不关注主观感受的阐释所具有的破坏性的。这会让我联想到类似野蛮分析,而因作出阐释的人所具有的身份,或者所发生的场域,而往往给人带来的更糟糕的体验。

语言之于人的意义,是很微妙的,有时候是媒介,有时候不仅仅是媒介。加上了沟通的双方,语言的方式,过程,等等,语言就参与到了这样的一个活动——对话中来,承担了一定的角色。

阐释,是心理咨询中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的一个方式。

对有些个体来说,具有组织性的阐释,对于个体承受当下的状态,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

|如果你想心理咨询或体验聚焦取向的心理治疗,请联系18721752239(微信、短信、电话)、QQ::3425659361(加好友注明:咨询)

|个案及体验者招募,见公众号内【咨询体验】文

聚焦取向心理治疗一对一体验者招募(长期有效)

深入探索之旅——精神分析长程来访者招募(成人)

标签: 主体  建构  经验  阐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