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鸭梨’有点大!”
时间:2017年02月25日|1068次浏览

来源:今日大冶    时间:2011-6-3 10:32:00        文字大小:【      】

“妈妈,我的‘鸭梨’有点大!”“妈妈,我的‘鸭梨’有点大!”  

   这些孩子们真的有压力吗?他们的压力来自何方?又是谁给了他们如此之大的压力?他们能否承受这种压力?他们该不该承受这种压力?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为父为母、为师为君好好地思一思,好好地想一想。

  “我的肩膀都压酸了!”
  原是书包塞满教辅资料

  2007年,大冶市教育局就开始实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及课程设置的通知》,规定小学1-2年级作业当堂完成,不留书面课外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只布置语文、数学两科课外作业。作业总量中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布置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课外作业,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
  学生家庭作业和作息时间限定了,那么,小学生们是不是还有压力?
  三年级陈天华(化名)说:“是啊,我的肩膀都压酸了!包里都是妈妈买的语文、数学、外语的练习题和模拟试卷,说每天学了多少东西,就要做完多少题。” 2日下午5时,陈天华从学校走出来,每走两步都会耸耸肩。据陈天华说,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他半小时就能做完。但是,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吃完晚饭还不一定做得完。“我最不喜欢星期五了,因为周末要上补习班,所以妈妈要我星期五晚上把作业都做完,有时候写得手都累了。”
  谈到自己的儿子时,家住滨湖社区的刘女士说:“每次让他做作业,他不是没精打采,就是和我对着干,说要出去玩,叫我别给他压力,这么小,他懂什么叫压力吗?”
  但不少家长认为,压力还是存在的,但压力来自于学校的排名。
  彭腾飞的孩子在北门小学读五年级,成绩总是班里前三名,他就认为小学生成绩排名,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彭腾飞说:“这些学生年龄还很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排名会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会感到自卑,虽然成绩好的不怕,但也不能给成绩差的自卑心理。如果不排名次,这样好学生不骄傲,成绩依然稳定;差生也不会感到自卑。”
  一位余姓家长告诉我们,她6岁的儿子陈强(化名)现就读于某小学学前班,成绩还不错,经常考满分。因此,余女士认为,排名并不是什么压力。她说:“如果成绩不排名,我就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到底如何,排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吧。”不过,余女士也觉得有些不妥,“如果孩子太看重排名而撒谎,往往失了诚信,这是得不偿失啊。”原因是她6岁的儿子懂得“报喜不报忧”。一次小测验,儿子只考了85分,竟把试卷藏了起来,直到开家长会时余女士才获悉。
  对此,虽然说法各异,但“大补特补”给小学生们带来的压力却是异口同声。
  实验中学老师黄学书说:要说初中、高中生压力大,我还能理解。可是小学生感到累还真是“稀奇”了!除了学校排名外,家长是否也需要自我思考一下呢?黄学书说,在孩子入学以前,一些家长喜欢与别人的孩子比穿戴、玩具、用具、身体发育、智力培养等;孩子上学后喜欢与别人比孩子幼儿园、学校的名气,孩子的入学年龄,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获得的名利,外界对孩子的赞美等方面。
  于是,一些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追赶上其他学生,便让孩子暑假上培优班、舞蹈班、作文兴趣班、书法班、钢琴班等之类的五花八门的特长班……
“六一”当天,在青龙山公园里,一处新东方招生点正在向行人散发宣传单,数十分钟后,咨询台前已围满了家长。“你们是黄石的?在大冶开班吗?”“什么时候可以开课,多少个课时啊?”“你们主要教几年级的学生?”……家长们纷纷询问工作人员。
  一旁石凳上休憩的柯惠玲带着7岁的儿子,她的儿子王亮(化名)在大冶市实验小学读一年级,在班里成绩不错,每次能考到90多分,问及为何没想过给孩子报培训班时,柯慧玲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我倒是想到过,准备等他多认些字,上二年级给他报个英语班。”
  林姗姗也有这样的境遇。她说,暑假还没开始,她妈妈就迫不及待地领她到某个补习班,一口气给她报了数学、英语2门课,周末还要练习钢琴,她翘起小嘴埋怨:“我最不喜欢寒假了,整天要写作业,以前还要参加画画班呢,后来我硬是不去,妈妈就妥协了。”
  “六一”当天,记者随机调查发现,数十名家长中就有六位表示计划或已经给孩子报了培训班。

  为什么花这么多心力培养他? 根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大凡父母无一不心痛子女。那么,一些家长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如此之大的压力?
  女儿就读于实验小学的陈姓家长说:“我其实也不知道学哪些东西是必要的,也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但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学,所以我也为孩子报了一些课外辅导班,大家都在补,如果不给孩子补课,万一成绩赶不上,父母就后悔莫及了,而且让孩子上补习班也是想‘困’住她,不让她到处跑。”
家住东岳街办的徐伟无奈说道:“我是为孩子着想啊,现在不给他提供好的机会,不多给他补充知识量,万一以后考大学比不过别人,孩子还不会怪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不管补课有没有效果,只要他在学,我们心里也踏实些啊!”
  马成晖的儿子在某培训班学了一年的英语,他认为上补习班根本没什么问题,“你看,我儿子补了课,英语从不及格变及格,这不就是成效吗?所谓‘笨鸟先飞’,要赶上好生,就得吃苦,孩子都不听话,一点都不为父母着想,我们花这么多心力培养他为什么啊?还不多是为他好!”
  在面对应不该给孩子报补习班的问题上,不少家长都感到很无奈,他们既心疼孩子太累,又出于“为孩子未来着想”而不得不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我们这样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啊!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无非是一句忽悠人的广告语

  “输在起跑线上只是补习班的广告语罢了,这是误区。”大冶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欧阳万春认为,孩子在3岁之前以游戏为学习载体,识字、数学等完全不需要。现在的幼儿园出现小学化倾向,这正是我们要纠正的。家长只有把孩子当做发展的人、有潜力的人来教的教育方式,能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就是有效的。父母的教育思想很重要、太重要了。三岁的孩子用一个月学会的东西,六岁的孩子一天两天的学会了,说三岁学书本上的知识有用吗?就像大棚里种出的反季节蔬菜能好吃吗?
  去年8月,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董青华在大冶讲座时也曾讲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要让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小孩子学得更多的不是会做多少道数学题,会认多少英语单词,而是要交他们学会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
  大冶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刘琳琳(化名)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她从未上过培训班,其父亲刘远香告诉我们:琳琳四年级之后,他们就放手让孩子学习,琳琳也曾对乐器感兴趣,学了几天葫芦丝,一个月的画画,最后没有坚持下来。刘远香说:“这只是一种兴趣,能够充实生活的方式,如果逼迫孩子让她不开心,那不是违背了开始的初衷么?”他从小就很注重引导琳琳联想和发散式学习。一次春天,柳树发芽了,他们父女俩在一起散步,“琳琳,你说赞美柳树的诗有哪些啊?比如‘碧玉’什么?”琳琳马上接到:“是‘碧玉妆成一树高’,我学过。”走到大冶湖边,“琳琳,你知道这湖水是从哪来吗?源头在哪啊?”琳琳就是在和刘远香每次散步中感受生活,联系书本知识,这种方法很见效。

  人生是长跑  
  起步早并非决定能摘桂

  人生是长跑,起步早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董青华说:“上培训班真的就是起步早吗?”,他认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应该是让他养成好的品德,尊敬老师、父母、长辈,有爱心的人,有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如果一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没有好的品德,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那么未来就会对社会、对家庭的坚固、对自己的将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董青华说:不要过多地给,有选择性地给孩子接受一至两门特长教育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促动的方法、要选好学习的环境。在孩子遇到困难退缩的时候,家长要捉摸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没有兴趣或者没有很好的天分,那就毫不犹豫地放弃;如果孩子只是贪玩或者有压力,那就要适当进行一些说服教育、鼓励促动的方式,使孩子摆脱一时的困惑,有时孩子往往又再次投入进去。
  黄学书不仅是一名教师,他还是2010年高考状元黄琛的父亲,在谈其“育儿经”时,他说:“我不是教育专家,也没什么秘诀,关键是要用心,与孩子交心。孩子不喜欢上培训班,我也没让他上过,上高中,黄琛和我们谈心的机会更少了,但是作家长的要懂得去创造机会,比如给孩子送饭时,和他一起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周末陪儿子打球时,我们更多的是督促他睡午觉,多吃水果……”当黄琛学习成绩下滑时,黄学书会引导孩子和自己谈谈班上的其他同学,有的学生是埋头读书却成效不大,有的同学却能轻松学习,在评析班里同学的学习特点和模式时,孩子自己就能慢慢从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原因,这种引导教育的效果可能来得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湖北师范学院心理学老师韦耀阳,他给家长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但不意味着不管,该严的时候决不迁就;二是不要太苛求分数、名次,否则会让子女产生偏差,隐瞒真实情况;三是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多沟通。孩子有错必须要纠,但关键是要弄清楚犯错的原因,然后创造让孩子纠错的条件。平时多和孩子聊天,要多鼓励孩子发表看法。学会扮演多种角色,生活上照顾孩子的父母;能力上培训、指导和帮助他的教练;交流中的朋友,要把自己尽量放到孩子的视野上去为他着想,让他感觉到你的诚意和爱。记者 李雯

标签: 鸭梨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